文章

《中国改革年鉴》2015卷编纂工作会议简讯

发稿时间:2016-09-14 16:41:20

  《中国改革年鉴》2015卷编纂工作会议于2014年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上一年度年鉴工作,部署年鉴2015卷编纂工作,并表彰年度先进单位和优秀撰稿人。
 
  国务院各部委、各地发展改革委,以及有关部门团体担任《中国改革年鉴》编委和负责年鉴撰稿的特约编辑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改革年鉴编纂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中国改革年鉴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常务副主编宋晓梧,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年鉴副主编石小敏,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信息处处长王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年鉴编辑部主任马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副社长、年鉴编辑部常务副主任潘治宏到会。会议由石小敏同志主持。
 
  彭森同志首先代表中国改革年鉴编委会对年鉴顾问、编委和特约编辑在年鉴编纂工作中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中央国家各部门、各地发展改革委以及参与编辑的有关部门、团体积极的支持与配合,也感谢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政研室、体改司的同志们对年鉴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时,彭森同志对年鉴编辑部在年鉴的组编、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取得的新成绩表示了肯定。他指出,年鉴的工作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些重点篇章,不论是权威性、时效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彭森同志指出,作为深改元年的2014年,是中国改革负重前行、奋力前行的一年,我们的改革迈出了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个步子。他着重分析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所面临的一些新的任务和情况。他指出,要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抗风险”,保持战略的定力,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关键还是要靠改革。长期以来,我们依靠投资驱动、资源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了,原来那些内在的动力已经出现消退,对经济的发展已经没有更多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现在所希望的市场驱动、创新驱动的新经济增长的模式,它的内生动力还没有很好地生长起来。所以不论是结构调整也好,经济转型也好,最关键的,还是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来解决我们现在“稳增长、抗风险”中面临的严峻考验。
 
  对于四中全会,彭森同志指出,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最大的一个工作任务,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和立法工作的关系,要把改革立法工作和法制工作结合好。我们今后的改革推进方式,可能还要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更多的要采取立法先行的措施。彭森同志要求参与年鉴编纂工作的同志们多注意大的形势变化,以及中央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出台的政策对我们改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把改革年鉴的编纂工作做得更好。
 
  宋晓梧同志在会上指出,改革年鉴的编纂工作是成功的,没有发生重大的偏颇和重大的遗漏。在布局和谋划方面也能够比较恰当地展示改革的各个领域,文字也比较精炼,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宋晓梧同志说,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对我们下一步改革非常重要。所以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四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做好改革年鉴的编纂工作,今年和今后的一个时期,要重点反映依法治国方面的改革举措、改革经验、改革进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这两个重要的文件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要把经济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密切结合起来,年鉴的记录也要在这方面多着墨。
 
  在会上,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孔泾源司长对当前改革形势做了深入分析。
 
  马克同志代表编辑部做了年度编辑工作报告。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信息处处长王英同志宣读了《中国改革年鉴》2014卷编纂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撰稿人名单,并由参会领导向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证书。与会者还对《中国改革年鉴》的编纂和发行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可操作、有价值的改进意见。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