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充分发挥企业在全面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发稿时间:2025-06-09 14:28:24
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1月22日至24日亲临辽宁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对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

  广大企业大力支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勇挑重担、贡献力量

  自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广大企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踊跃投身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主战场,争做全面振兴的奋斗建设者、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推动者、深化改革的探索先行者、市场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共同富裕的积极促进者,在风雨中破浪前行,在挑战中发展壮大,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干出了一番新事业!

  广大企业扩投资、促转型、兴产业,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三年行动中,广大企业直面风浪、披荆斩棘,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既有力推动了自身发展,也有力推动了辽宁经济质效提升,不愧是振兴发展的主力军。一大批企业建项目、扩产能,辽沈大地投资热潮涌动。华锦阿美精细化工、鼎际得高端新材料、中化扬农精细化工等标志性项目拔地而起,为辽宁经济发展蓄势聚能。一大批企业因“企”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转型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推动“老字号”焕新、“原字号”蝶变、“新字号”壮大,为辽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了力量。一大批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推动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辽宁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

  广大企业立潮头、敢破冰、勇突围,为辽宁改革创新树立了时代标杆。三年行动中,广大企业向新而行、求变图强,打赢了一场场闯关夺隘的攻坚战役,不愧是改革创新的急先锋。在推动改革上,广大企业敢为人先、敢破敢立,完善体制机制,焕发出勃勃生机,为辽宁深化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积累了宝贵经验。央地合作探索出新模式,重点项目开工率、进度、投资额均在全国领先。省属国有企业实现整合重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一批民营企业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行精益管理、加强品牌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在科技创新上,广大企业矢志创新、敢攀高峰,突破一大批“卡脖子”技术,打造了“杀手锏”、驶上了“快车道”,极大提高了辽宁产业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

  广大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拓市场,为辽宁扩大高水平开放注入了澎湃动力。三年行动中,广大企业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沟通链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了发展空间,不愧是开放合作的强引擎。一大批企业筑巢引凤、聚势共赢,既在强强联合中发展壮大自己,又以“企”为媒宣传推介辽宁,吸引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来辽投资兴业,带动大量优质资源要素汇聚辽宁,让辽宁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一大批企业扬帆出海、勇闯天涯,在海外布局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网络,推动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展现了辽宁企业时代风采,提升了辽宁的国际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辽宁企业在境外建有123个产业园区和海外仓,“辽字号”产品和服务走进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辽宁制造”享誉世界。

  广大企业顾大局、担责任、行大义,为辽宁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保障。三年行动中,广大企业心怀大爱、饮水思源,既创造经济价值,又创造社会价值,赢得了广泛赞誉,为辽宁全面振兴注入温暖底色,不愧是民生福祉的稳定器。在促进就业上,广大企业勇挑大梁,近两年,辽宁各类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76万个,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2650亿元,让千千万万个家庭生活更有保障。在抢险救灾上,广大企业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受灾地区渡过难关。葫芦岛洪灾发生后,各类企业累计为受灾地区和群众捐款3.1亿元。在公益慈善上,广大企业慷慨解囊,近两年累计捐赠款物超5.5亿元,在帮困助学、医疗救助、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大企业在辽宁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辽宁振兴发展取得突破性、转折性、历史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辽宁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辽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赋予辽宁“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新的重大使命,为辽宁擘画了新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的实践路径,也为辽宁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坚信,辽宁一定能够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在这个进程中,广大企业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辽宁发展态势强劲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聚焦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打造新时代“六地”,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振兴发展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大好局面。2023年首战告捷,实现“四个重大转变”,全省经济增长5.3%,扭转了10年来增速一直低于全国的被动局面,总量突破3万亿元大关;2024年连战连胜、实现“六个新提升”,全省经济增长5.1%,总量超过3.26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乘势而上、取得“开门红”,全省经济增长5.2%,高于年初确定的5%以上目标、高于去年全年5.1%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增速均高于全国。奋进中的辽宁,经济稳步增长,内需加速释放,市场持续扩容,产销对接更加顺畅,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辽宁产业体系蝶变跃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产业结构更优,产业韧性明显增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有力推进,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超三分之一。产业形态更新,集成电路装备、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文体旅融合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产业后劲更足,更多优质资本跨越山海关、投资到辽宁,项目建设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增”,开工率、复工率、竣工率“三率齐升”,各类项目发展积厚成势。奋进中的辽宁,产业基础更加雄厚,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空间巨大,为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供了舞台。

  辽宁科技创新动能充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引擎。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全力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以科技创新“原动力”增强全面振兴“硬实力”。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两城一园”、4家辽宁实验室策源功能明显增强,2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一批“国字号”科创平台对企业开放共享。创新效能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幅度居全国第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创10年来新高,一批科研成果获国家大奖,技术合同成交额节节攀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7.6%。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引育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名校选调生、来辽留辽就业创业毕业生数量创近年来新高,“孔雀向北飞”态势业已形成。创新主体茁壮成长,专精特新企业超36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突破6200家,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突破5万家。奋进中的辽宁,科教底蕴“加厚”,平台赋能“加力”,人才储备“加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辽宁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厚植了成长沃土。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先手棋、关键仗,刀刃向内整治破坏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外界对辽宁预期发生重大转变。政策支持更加给力,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举措,财税、金融、产业、科技、就业等惠企政策同向发力,千余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企业群众办事平均时限缩减74%。要素保障更加有效,企业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成本优势充分显现,融资成本创近年来最低水平。开放合作更加深入,辽宁自贸试验区企业突破10万家,东北海陆大通道链接全球,中国辽洽会、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等重大平台能级不断增强。政治生态更加清朗,辽宁党的建设发生深刻变化、实现实质性好转,全省政通人和、上下同欲、人心思进,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更加浓厚。奋进中的辽宁,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人气热度越来越旺,企业发展有信心、成长有支撑、未来有预期。

  广大企业要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勇攀高峰、续写华章

  企业发展好,辽宁才会好;辽宁发展好,企业会更好。今年是辽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实现收官决胜,企业是硬核支撑。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要务实创新、克难奋进,助力辽宁勇于争先、谱写新篇。

  做优做强、壮大主业,在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中再立新功。主业是企业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广大企业要以恒心办恒业,全力打造一流企业,以辽企之为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把准方向,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自觉把企业发展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打造新时代“六地”结合起来,围绕发展实体经济,找准定位、优化布局、落子成势。坚守主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品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做精专业、苦练内功,心无旁骛谋发展、一心一意创品牌。提升实力,聚焦优势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

  创新突破、科技兴企,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中奋发有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企业的命脉。广大企业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推动技术出新、产品出圈、市场出海。开辟新赛道,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敢闯敢试、勇闯新路,依托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突破新技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坚,向技术革新发力、向智改数转迈进、向专精特新进军,推出更多拳头产品,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拓展新市场,强化全球视野,提高市场洞察力,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向世界展示辽企开放形象、创新风采。

  诚信为本、守法经营,在助力维护市场秩序中主动作为。诚信守法经营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兴业之基。广大企业要合规经营、依法治企,擦亮金字招牌,提升口碑形象。以诚信赢市场,坚持以诚立企、以信取胜,珍视和维护企业声誉,增强契约精神、守约观念,赢一方信任,交一方朋友,扩一方市场。以守法护发展,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义利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依规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以治理提效能,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结构,健全法人治理体系,以精益管理挖潜增效,以高效治理赋能发展。以安全守底线,履行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细化措施、排查隐患、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筑牢安全堤坝,让企业行稳致远。

  履行责任、奉献爱心,在助力增进民生福祉中彰显担当。辽宁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广大企业要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让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同向同行、相得益彰。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岗稳就业,保障职工权益,关爱职工生活,让职工工作舒心、生活幸福。坚持回馈社会,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社会民生、基层治理、抢险救灾,用企业的炽热情怀传递爱心、温暖人心。坚持绿色发展,把保护生态环境融入企业发展,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绿色生产守护绿水青山,为辽宁创造更多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辽宁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护企发展、助企腾飞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我们要始终与广大企业家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持续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优渥的“土壤”、更充足的“阳光”、更丰沛的“雨露”,政企携手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以更大力度深化市场化改革,为企业提供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坚决破除各类隐性壁垒,推动实现公开透明市场准入,充分释放经营主体活力。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土地、能源、资金等各类要素顺畅流动、合理配置,有力保障企业发展需要。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帮助企业聚才引智。维护市场高效运行,用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动态清理市场淤堵,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维护好市场环境,让广大企业在辽宁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以更大力度加强法治建设,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良法与善治缺一不可。要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贯彻执行民营经济促进法、外商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加强营商领域立法,进一步完善辽宁营商领域相关法规,形成闭环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法律保障。深化涉企执法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健全行政裁量基准,让各类涉企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还有透明度。

  以更大力度强化服务保障,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保障企业就是保障振兴。惠企政策要贴心,围绕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精准制定惠企政策,出台“三企联动、三资齐抓”政策文件,推动减税降费、支持科技创新、稳定外贸出口等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政务服务要走心,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建立完善“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常态化推进机制,多些“怎么办”的引导、“马上办”的行动,全方位提高服务效能。帮扶企业要真心,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政府要带头讲诚信,新官要理旧账,切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等问题。深入开展“双进双促”专项行动,帮助各类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以更大力度营造亲商重商氛围,为企业提供友好包容的社会环境。亲商重商不是口号,必须动真格、见真章。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和联络机制,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引导领导干部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真正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讲好企业和企业家故事,广泛宣传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对地方发展的重要贡献,在全社会营造尊企重企亲企的良好氛围,让广大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事业上有成就。

  新时代的辽宁朝气蓬勃、充满机遇,广大企业家豪情万丈、奋发有为。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政企同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辽宁贡献。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