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未来十年教育领域如何发展?专家解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发稿时间:2025-01-20 14:29:1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和具体规划。未来十年教育领域如何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以《规划纲要》的形式发布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不同时期具有战略指导意义。这次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了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覆盖了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路径,面对广大百姓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多样的教育新期待,突出问题导向,着力攻克瓶颈痼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李永智:比如说,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等之间的差异,把原来是县域内的优质均衡,提出了在市域内建立优质均衡的改革发展方向。在学前教育方面,明确关注到2岁到3岁的学前儿童,让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学位和托位。在高中教育当中,特别提出了在提高高中教育资源供给的背景下,探索科学高中为代表的特色高中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要提出逐步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的招生人数,也要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等。为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制定教育强国两步走时间表和路线图 具体有哪些内容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还制定了两步走时间表和路线图,具体分为哪两步?

  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于发友:《纲要》贯穿了强国建设目标的导向。什么是教育强国,我个人的理解有这么几个强。第一,教育事业发展自身要强,教育质量水平都是强大的。第二,教育发展的保障要强。第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民族复兴贡献强不强。比如,培养的人才能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发挥强大的支撑作用。第四,我觉得是国际影响力强。最后,我觉得人民满意度、获得感强,教育强国建设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解决教育供需错位等问题提出系统举措

  教育是民生之基,也是强国之本,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就如何解决教育供需错位、战略性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和短板,也提出了系统举措。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李永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纲要》中几个部分都有涉及。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到了“沃土计划”“脱颖计划”,就是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在早期是应该注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态。在高等教育阶段,专门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提出了对高等教育要按照国家战略、市场需求,来设计学科、人才培养计划和重要的学术评价等。这些为高等教育能够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满足人民需要来培养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基础。

  (总台央视记者 潘虹旭 姬强 高晨源 马力 闫洪)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