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因地制宜实施城市更新

发稿时间:2025-01-15 14:18:30
来源:人民日报

  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城市更新行动提出要求、作出部署。2024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列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2025年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把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列为研究议题。面对新一轮城市更新,怎样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在实践中取得实效?

  治理者多些换位思考,把“小而美”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各环节,更新项目才能更好惠及民生、得到支持

  顺应群众期待,因地制宜、找准切口,瞄准痛点难点,着力惠民生、补短板、促发展,定能让群众更好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

  跨年之夜,北京长辛店老镇城市更新项目样板区正式亮灯。曹家口路,青灰、砖红的老建筑营造怀旧氛围,灯光秀、非遗展、特色小吃带火国潮消费,逛街凑趣的老住户喜笑颜开:“看着老街有人气儿,又不失老味儿,心里特舒坦!”

  漫步北京,钟楼湾胡同旧貌展新颜,亮马河变身80万平方米滨河公园,南中轴“腾笼换鸟”、告别传统业态……城市之变、街景之美让人心旷神怡。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首都正用一笔一画描绘高品质生活新画卷,生动印证城市更新的魅力。

  近年来,从酝酿准备,到实施行动,再到不断深化,我国城市更新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里子”则是生活品质的升级。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逾66%,城市发展逐步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加力推进城市更新,解决好“城市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势在必行。

  城市更新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切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生活是否便利、设施是否好用,居民最有发言权。目前,我国已实施超过6.6万个城市更新项目,累计新开工改造25万个城镇老旧小区,1亿多人从中受益。

  为老楼更换上下水管道、加装电梯,社区里建起老年食堂,在街角新增口袋公园、立体绿化,加宽自行车道……这样的改变,老百姓感受最真切,增强的是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城市更新也是扩大内需、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抓手。河北石家庄活化利用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旧厂区遗址,突出音乐演出特色,打造以重金属工业风为主题的摇滚聚集地,吸引众多乐迷和游客。江苏苏州坚持“轻扰动、微更新,步行化、以人为先”,通过清理空间、挖掘文化资源、鼓励多元参与等措施,让十全街“移步换景”,成为热门景点。

  无论是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还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无论是完善城市功能、修复城市生态系统,还是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这些项目点多面广,蕴含巨大投资潜力,能够扩大有效投资,为城市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

  城市更新不是集中力量搞一些样板间供人参观,而是涉及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任务越是复杂,实施越要精细,越需小处着手、实处着力,稳扎稳打提升百姓获得感。

  少一点“居高临下”,多一些群众视角。以笔者生活的小区为例,近期,借着燃气管道更新维护,重新铺装了柏油路面,施划了新的道路标线。在施工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公告说明,也在开挖的地方铺上了醒目的红色“地毯”,防止扬尘、便于通行;整修路面时,也并非简单地打补丁,而是综合整治道路“病害”。再好的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也难免扰民。治理者多些换位思考,把“小而美”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各环节,更新项目才能更好惠及民生、得到支持。

  城市更新往往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持续“小步快走”中,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智慧、有韧性。重庆民主村社区,黄葛树下,老人们围坐讨论棋局;咖啡厅、火锅店里,人们乐享消费时光;充满设计感的街巷,吸引游人驻足打卡。得益于两期城市更新项目接力,老社区补齐设施短板,激发新活力。不求“功成在我”,唯求“功成有我”,一茬接着一茬干,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落实到位,城市更新就能赢得人心、行稳致远。

  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我国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顺应群众期待,因地制宜、找准切口,瞄准痛点难点,着力惠民生、补短板、促发展,定能让群众更好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李浩燃)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