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国改革(2024)年会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实践高层研讨会在沈阳召开

发稿时间:2024-12-19 13:28:23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地方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2月18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共辽宁省委改革办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沈阳市委改革办、沈阳市发展改革委承办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改革(2024)年会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实践高层研讨会”在沈阳召开。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彭森作主旨演讲。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外交部原常务副部长乐玉成,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原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甘藏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进行了主题演讲。辽宁省委常委、秘书长姜有为,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出席会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原副主任高书生,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专题演讲。

  上午的主题研讨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主持,下午的专题研讨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院长潘治宏主持。

  陈昌智指出,此次年会在举全党全国之力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和落实背景下举行,总结推广地方改革实践经验,对于促进地方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扭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点任务,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落实。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注入了强劲动力。此次年会在沈阳举办,对于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改革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同志紧紧围绕年会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发表真知灼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彭森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新的战略目标,也是改革战线同志们共同面对的非常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统筹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必须统筹好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关系;二是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三是必须统筹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四是必须统筹好全面推进改革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他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共部署了300多项改革举措,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准确把握各项改革任务的核心要义。

  王新伟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沈阳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聚焦构建具有沈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与转型,聚焦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推动城市发展与转型,聚焦建设更加幸福美好家园推动社会发展与转型,沈阳观念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沈阳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要求,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围绕当好打造新时代“六地”排头兵,锚定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全面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篇章。

  潘治宏在代表主办单位的致辞中表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时代赋予的重要历史机遇和使命。如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围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通过创新重塑体制机制,激发动力,释放活力,克服困难,挖掘潜能,促进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每一位改革实干家、改革促进派的历史责任。现阶段,改革的难度在增大,政治认识水平、思想理论水平、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助力地方进一步创新落实,如何促进地方提高落实的水平和效果,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面。近年来,许多地方积累了很好的实践创新经验,杂志社进行案例征集并举办中国改革年会的重要目标,就是为地方改革部门搭建创新交流平台,助力改革的落实。2025年,杂志社将以更为务实、更加专业、更强使命感和态度,学习各个地方的探索创新精神,在改革理论探索、政策研究、推动地方落实和创新等方面做出新的努力,与地方改革同仁携手,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泛共识和坚强力量。

  李君如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彰显了对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使命担当。从概念的比较来看,“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个阶段改革的内涵、目标、主题不同,但又有相通之处;从历史的比较来看,历经了从毛泽东主席的“组织起来”到邓小平同志的“活跃起来”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的变化。李君如指出,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在过去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进入一个以治理促发展的新阶段,而如何把改革、创新、治理、发展更好地统筹结合,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次新考验。

  乐玉成在演讲中指出,要以开放发展应对世界之变,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他表示,面对世界动荡与变革,中国应做到五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二是坚定不移维护自由贸易秩序;三是坚定不移坚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四是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五是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王一鸣认为,要以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需要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探索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真正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甘藏春提出,要坚持将法治原则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法治原则的形成,基于4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从时间维度上看,法治原则贯穿于整个现代化建设当中;从内容上看,法治原则覆盖改革的方方面面。从改革决策到改革推进,再到改革成果的巩固,都需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营商环境是衡量法治和改革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综合体系,要运用法治方式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赵华林认为,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他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科技创新,一是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二是要在核心领域、关键环节,以数字化转型提高工业竞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三是在重大科研项目、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等方面统筹创新布局。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赵艾发表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2024年回顾、形势与2025年展望》的演讲,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会议等方面进行回顾。赵艾指出,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形势,在应对风险和挑战、破解矛盾和难题中推进改革开放。赵艾表示,2025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高书生在演讲中首先介绍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及各自的发展特征,随后他指出,文化体制改革正面临全新形势,即迫切需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他认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切入点是文化装备制造业,方向是文化数字化,产物是人工智能。

  余淼杰分析提出,当前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也面临严峻复杂的改革任务,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模式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新发展阶段,要做到创新是第一原动力,协调是内生特征,绿色是普遍形态,共享是最终目标,开放是必由之路。要积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开放,构建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刘尚希提出要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财政制度,财政体制、预算制度、税收制度构成有机整体,如同一体两翼,改革需整体设计。一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中央支出的比例。改革需贯彻事权、支出责任与能力匹配原则,避免一味下移财力,应提高中央支出占比,以防治理碎片化、成本上升及效率下降;二是预算制度改革应推行零基预算,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及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三是税收制度改革则需适应数字经济,现有税制与数字经济适配性下降,征管难度增加,需构建创新友好的税收制度。这些改革均需以理论创新为前提,从而推动实质性进展。

  在下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实践经验交流”环节,江苏省委改革办副主任何光胜,四川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宋光辉,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鹏,辽宁省沈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姜晓华,湖南省衡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改革办主任胡果雄,浙江省宁波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宁波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夏行,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杨青建分别介绍了各地的情况,进行经验交流。

  会上发布了“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征集活动”案例名单,包括“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中国改革2024年度“特别案例”“市域案例”“县域案例”名单,以及“年度企业改革与发展重点研究案例”等。

  12月19日上午,全体参会嘉宾参观、调研学习沈阳市改革创新成果。

  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各级改革部门负责人与地方领导出席本次会议,来自新华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时报》、央视频等国内主流媒体以及辽宁省和沈阳市各级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