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专访贾康:推出超常规安排,政策加码框架清晰

发稿时间:2024-12-16 14:32:29
来源:澎湃新闻作者:记者 滕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财政政策特别提到“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货币政策方面提到“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会议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九大重点任务,排在第一位的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总的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此前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一以贯之,实际上体现了应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于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的“超常规”安排,整体部署了政策加码的清晰框架: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已经不再使用“稳健”的说法,而是以扩张性的新定位要求适度宽松,这是典型的“双松”搭配。

  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今年更为强调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协调,对此,贾康认为,现在亟有必要在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导精神、落实300余项制度创新任务的过程中,更注重全局改革开放的系统集成思维,不是只讲政策层面,实际上要把全面深化改革和政策发力更紧密地放在一起来掌握。现在已经启动的增量政策这一“快变量”的正面效应,和未来五年需要完成的300多项改革任务的“慢变量”的正面效应,必须形成接力和合力。

  针对此次会议强调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贾康认为,这是十分明确的“问题导向”,因为一些产业领域如“新三样”,已经伴随着某些一味拼价格、拼“烧钱”能力的过度竞争即“内卷”,会议的提法显然具有现实针对性。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是必要的,所谓“内卷式”竞争,是指低水平的乃至恶性的、需要引导而使之趋于规范化的竞争状态。如果实施整治,大的前提还是应该有一个高标准法治化的公平竞争营商环境,公平竞争中的优胜劣汰,结合政府更好发挥作用而让市场充分起作用,自然就整治了“内卷”。

  一、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的“超常规”安排

  澎湃新闻:您认为此次会议有哪些亮点?

  贾康:已看到的会议精神内容很丰富很全面,总的来说体现着与此前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一以贯之,实际上是明确推出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的“超常规”安排。要求正视困难、众志成城把本年度和下一年度衔接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政策加码方面,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已经不再使用“稳健”的说法,而是以扩张性的新定位要求适度宽松,这是典型的宏观调控两大政策的“双松”搭配。

  澎湃新闻:您觉得财政政策有哪些特别值得关注的提法?

  贾康:“更加积极”的表述非常给力,将落实在提高赤字率、增加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等。

  提高赤字率是财政政策积极扩张的代表性指标,新一轮安排将带有非常之期非常之策的特点。过去一般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直接表述这种指标上的具体要求,这次是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显然意在为扩大内需克服困难,提前对明年两会的财政预算安排定下基调,从而管理好、引导好市场预期。

  赤字是表示政府在支出方面超出了常规收入,如没有原来可以动用的结余,就要依靠发行公债来弥补这种入不敷出的缺口,所以需要更积极地运用公共部门负债这一政策工具。

  需要注意,赤字率提高是支持整个政府财政收支盘子的规模扩张,提高赤字率也就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代表性指标。赤字在整个支出盘子中起的扩张效应并不是点状的,是全面覆盖的。

  澎湃新闻:会议还提到“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这是否预示明年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度和方向?

  贾康:这是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既定方向上的改革与发展要求。进度当然是“赶早不赶晚”。我们必须积极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财税改革的指导方针与行动要领。

  澎湃新闻:货币政策方面,从“稳健”到“适度宽松”,说明明年的货币政策基调是怎样的?货币政策可能的发力空间有哪些?

  贾康:货币政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经定下了基调。货币政策前些年始终还戴着“稳健”的帽子,实际要领上,已更多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现在直接正面表述为“适度宽松”,实际上是适应现实需要的货币政策基本概念与要领的转型,定位不一样了。可能的发力空间当然包括降息降准通道上要继续操作,动作上要更加坚决地在“适度”上掌握为充分、有力。

  二、政策快变量和改革慢变量要形成接力和合力

  澎湃新闻:会议提到,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今年更为强调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协调,这说明了什么?

  贾康:中央这些年来一向强调系统论思维,已反复表述了加强宏观政策一致性的指导方针。现在基于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部署,合乎逻辑地更强调政策调控与全局改革开放的统筹结合。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覆盖经济社会全局的。现在不能只讲政策层面,必须把改革开放全局和政策调控更紧密地放在一起来掌握。今年9月后已经启动的一揽子增量政策这一“快变量”的正面效应,和未来五年改革要完成300多项任务的“慢变量”的正面效应,必须形成“接力”和“合力”。快变量已经很快地体现出正面效应,而慢变量的正面效应更值得期待。这是一种接力的关系,比如在股市上,光靠政策不行,要在政策发力提升人气之后,以实质性的改革解放生产力焕发企业活力,形成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力,才能把股市的“政策牛”对接人们期待的更为健康的“慢牛”;政策与改革同时又是合力关系,快变量和慢变量要汇合而形成更有效的对于整体经济向好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支撑。

  会议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九大任务,这些都需要扩大内需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结合,一起发力。

  澎湃新闻: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说明了什么?

  贾康:“全方位”的用语有强调之意,更鲜明地体现着系统集成、全面考虑。当然不能说过去扩大内需不考虑全面,现在则是进一步强调。我觉得这是在“超常规”非常之策的背景下,把加力和全面性都更明显地在用语上加以强调的表述。今年9月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陆续出台,明年还将会在政策上继续加码,会表现为自今年9月份开始的一波波政策操作。

  三、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应该让市场充分起作用

  澎湃新闻:会议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也强调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应该如何理解?

  贾康: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正是十分明确的“问题导向”,因为一些产业领域如“新三样”,已经伴随着某些一味拼价格、拼“烧钱”能力的过度竞争即“内卷”。比如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已经非常有气势,但是这么多厂家,存在着不惜以亏损为代价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的“内卷”,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显然具有现实针对性。

  会议再次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专门有过一些讨论,认为简言之有两大维度,一个是科技成果应用前沿创新的乘数放大效应,带动阶跃式的升级而带有质变特征的生产力的新水平、新境界、新质态;另一个是更广义的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之下科技、制度、数据等和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这些供给侧要素组合的优化形成的乘数放大效应所带动的阶跃式的升级,带有质变特征的生产力新水平、新境界、新质态。第一个视角主要直接涉及从事数字经济前沿创新的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二个视角就包括了高科技企业之外的所有其他企业。把这两个方面综合在一起,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非高科技产业,都可以对接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命题。

  澎湃新闻:既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又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该如何平衡?

  贾康:还是要看怎么理解相关概念。所谓“内卷式”竞争,我认为是指那种低水平乃至恶性的、需要引导而使之趋于规范化的竞争状态。如果实施整治,大的前提还是应该有一个高标准法治化的公平竞争营商环境,公平竞争中的优胜劣汰,结合政府更好发挥作用而让市场充分起作用,自然就整治了“内卷”。须注意,不要一提到整治,一些管理部门就认为可以直接上阵地对谁支持、对谁抑制,弄得不好就会落入“政府万能论”误区。

  过去说的重复建设、过剩产能,其实也是伴随着整个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有了过剩产能,通过优胜劣汰,又会变成不过剩;在创新过程中,大家都挤入某一领域里、某一赛道上去追赶浪潮,就会形成重复建设,但是等到公平竞争充分起作用以后,该淘汰的淘汰了,就又没有那么明显的重复建设偏差了。客观上需要不断地在市场的优胜劣汰过程中,纠正这些大家感觉到的过剩和偏差。

  四、加强预期管理,更重要的是打造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

  澎湃新闻:会议强调了“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内容?您认为,加强预期管理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贾康:中央之前已经强调了“预期管理”,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健全预期管理机制”。

  关于预期管理,学术界现在有高度共识,就是所谓预期,它有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特点,普遍的预期怎么样,结果往往就会是这样,所以预期的管理和引导,就非常重要。

  预期管理绝对不能简单理解为唱多,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实实在在打造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贯彻两个毫不动摇的大政方针,让市场人士、企业人士特别是民营经济人士真正感到产权受到保护,竞争中实现的收益有公平分配,从而信心可以提振起来,跟着预期也就向好了。这个预期管理做好所需要的真功夫,是当前开创向好新局面十分关键的地方。要从企业、市场、经营主体可感可及的方面提振信心。使预期向好的可感可及的改善,需要动真格,比如保护产权就要纠正侵犯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批驳社会上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错误议论,及时地、坚决地改变“远洋捕捞”式扭曲行为,落实好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等等。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