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祝乃娟:应该优先改善饮用水水质

发稿时间:2012-05-09 00:00:00

  近日,一系列关于居民饮用水的调查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据悉,中国约50%地表水源受到污染,上百种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进入水源。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水处理工艺,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已经明显不能满足。

  在饮用水水质标准方面,中国的标准普遍较欧美国家低。不仅如此,中国城市供水管网的质量堪忧,它们普遍低劣,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而德国则多采用铜和镀锌钢等材料。

  城市的二次供水普遍,但是二次供水水质也形势严峻。 二次污染物主要为微生物,烧开水可以灭杀,但无法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如果这些污染物在人体内不断累积,可能致癌、致畸或突变。在二次供水方面,全国并无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执行办法,目前各地有根据地方情况制定的二次供水相关规定,但无法律效力,也缺乏监督机构和惩罚措施,这令此类管理办法的执行效力可能产生折扣。

  坦白说,水质污染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个曾经经历过工业化的国家里。正因为此,那些老牌工业化国家才建立起了相当严厉的饮用水标准。正如美国教授Joshua I.Barzilay 在其书《我们喝的水:饮用水水质对健康的影响》前言里所说的,工业化对水质带来了很多物理和化学的影响,我们对工业化的期待应该是它发挥正面作用而不是更多的带来这些负面影响。

  古语有言,“以水为净”,意思是说,经过水洗后很多东西都会变得干净,但是,如果水质都难以保证,那么还有什么可能令人感到放心的呢? 改善饮用水水质,必须与改善空气质量、改善食品安全等问题具有同等的地位。改善水质,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政策配合、合理的工艺设计。现时,需要中央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排查受到污染的水质,并尽快公布相关调查数据。同时,在这个排查和检测水质的过程中,需要民间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或者专家的介入,以保证水质调查数据的公信力与可信度。

  其次,在此基础上应该及时修改相关饮用水水质标准,以工业化进程为名义降低水质标准是不合理的,人类并不一定需要先容忍污染再治理改善,那样的话,对当今几代人是不公平的。最后,城市的二次供水管理应该法规化,在现行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强惩戒力度,并对现行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更新。

  其实,改善人们饮用水水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据相关统计,生活饮用水量只占城市自来水总用量的3%-5%。可以考虑资金优先被使用在改善人们饮用水水质方面,比如普遍建立分质供水系统,严格优先保证饮用水水质,那么人们的健康状况就会有效改善。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