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生态城对湿地和鸟类秋毫无犯

发稿时间:2022-04-19 16:26:10

  生态城内将只允许通行绿色能源汽车及自行车,非绿色能源车辆必须换乘后方可进城。

        生态城背后:十年构思,“对湿地和鸟类秋毫无犯”

        

  候鸟飞翔在东滩湿地上空。建设中的上实东滩生态示范区,有望成为整个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样本”。本组图片 早报记者 张栋

        

  位于崇明东滩农业绿港内的综合设施农业。

       

  位于崇明东滩的东滩湿地公园内的观鸟台。

  崇明生态岛发展背景

  国家环保总局自1996年开始提出了生态示范的创建活动,1999年又进一步提出开展国家生态省、生态市(县)创建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的生态建设热潮。

  为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总局的号召,崇明县1999年开始实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于2002年成为我国第二批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5年,《崇明三岛总体规划》颁布实施,明确了要将崇明建设成为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因此,为扎实推进生态岛建设,崇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

  201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崇明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早报记者 储静伟

  新年伊始,崇明生态岛建设又被注入一针“强心剂”。

  2月18日上午,上实集团崇明“东滩生态城”市政基础设施正式开工。3年之内,总投资达100亿元的生态城核心产业“养老社区”也将启动建设。

  201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到2015年,崇明岛将建成国际生态旅游岛。上实集团提出,崇明“东滩生态城”的建设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建成一座以自然环保和绿色低碳而闻名的生态之城。

  根据其超前的规划理念,“生态城”将比普通城市减少60%的能源使用,88%的水排放,83%的需填埋处理的废弃物,和60%的生态足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整个城市将使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供电,并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到2020年,可容纳5万居民在此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一座极富魅力的生态、环保城市。在“生态城”的外围,还有两层更具原生态的保护“硬壳”,绿港农业与湿地公园两大园区,三位一体,就构成了上实集团崇明东滩建设生态示范区。

  有专家认为,既有环保、生态的人居和产业,又有着绿色、高标准的现代农业,还有完全符合生态岛定位的现代旅游服务业,建设中的上实东滩生态示范区,有望成为整个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样本”。

  被誉“中国生态第一城”

  崇明东滩生态示范区位于崇明岛东端,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位于南部启动区的“生态城”占地12.5平方公里。在整个崇明东滩生态示范区内,“生态城”的位置相当“精华”,南临长江,西邻陈家镇,距离浦东机场37公里,到市中心也才40公里。2010年10月底,崇明长江隧桥通车后,只需约1个小时就能从东滩“生态城”区域到市中心及浦东机场。

  “东滩‘生态城’从最初的设想就定下了很高的环保和生态标准,确立下经济、社会、环境平衡发展的原则,集团决意建一座绿色未来新城市的典范。”上实集团下属的东滩投资开发公司总裁祝勇介绍,9年之前,这个有着超前理念的“生态之城”构想刚一出炉,就曾引来一片赞誉,甚至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生态第一城”。

  东滩规划起点很高,从最初就启用了国际大牌设计公司。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1月,上海市规划局和上实集团共同组织了“崇明东滩及陈家镇概念规划”国际方案征集工作,英国阿特金斯公司、美国菲力普·约翰逊建筑设计事务所、法国建筑工作室三家设计事务所参与了征集工作。经市规划局、上实组织专家论证后,美国菲力普·约翰逊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方案入选,并进一步完善整合。

  可是,由于时机不成熟,东滩及陈家镇的规划方案经论证后却一直被搁置下来。直到2006年,英国奥雅纳公司整合以往东滩发展战略、概念规划的成果,进一步细化完成了东滩南部生态城的规划咨询。

  菲力普·约翰逊建筑设计事务所、奥雅纳公司在工程设计与规划界大名鼎鼎,后者曾参与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北京鸟巢等著名建筑的结构设计。奥雅纳用当时超前的“生态足迹”的理念为东滩生态城设计出一个概念咨询方案,再经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订了《东滩南部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获市规划局批准,为东滩南部启动区开发提供了规划依据。

  根据规划方案,“生态城”将比普通城市减少60%的能源使用,88%的水排放,83%的需填埋处理的废弃物,和60%的生态足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整个城市将使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供电,并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到2020年,可容纳5万至8万居民在此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又是5年漫长的等待,东滩生态城项目终于步入实施阶段。2011年,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牵头,生态城基础设施等各项专业规划设计完成。“生态城的规划从总体到细节都体现了环保、生态、低碳的理念,从大的方面看,偌大的一个生态城将全部实现绿色能源供应,这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将是领先的;而在小的细节上,也都严格遵循环保、生态要求。”在生态城的交通组织上,上海城建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刘伟杰介绍,12.5平方公里的生态城内,将只允许通行绿色能源汽车及自行车,所有非绿色能源车辆只能在“城”外过境,或换乘“城”内的绿色交通车辆。

  生态循环农业将成典范

  12.5平方公里的南部生态城之外,上实集团东滩地块还有两块重要组团: 67平方公里的绿港农业和6.5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

  “与崇明生态岛的规划相适应,我们这两个组团将重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业;这样,在生态城与东滩湿地保护区之间,有了农业绿港及湿地公园的屏障,5万至8万人口的生态城镇,对湿地保护区以及栖息此地的鸟类秋毫无犯。”东滩投资开发公司总裁祝勇表示。

  在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大前提下,东滩农业发展的步伐也突出绿色、环保,其主线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确保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现代农业。为此,东滩投资开发公司设计出园区产业的“飞鸟”产业框架。

  “‘飞鸟’的头部为先导产业即低碳循环农业园,含种源农业、生态果园、鸭稻种养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和农业感知网研究应用等,旨在对各类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上实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李国梁介绍,东滩的低碳循环农业示范研究,将加大对资源培育、环境保护,提高东滩整体区域承载能力。低碳循环农业园最大的特点在于2010年10月建成的气、热、电、肥联产沼气工程(CPU),这项技术能让农业资源利用最大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

  在农业绿港区,CPU中心已经建成运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CPU能将约4000吨农业园内产生的秸秆转化成沼气,产生的沼气能源可用于园区内小范围用气、用电需求,废弃的沼气渣回田做肥料,“如果运行顺利,将来农业园内所有的秸秆都将能回收、利用,而这种模式将能被推广到国内农业秸秆领域。”

  东滩投资开发公司在着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农业向观光休闲产业的延伸。“这既是为提高现代农业的附加值,同时也为策应生态城的养老社区及湿地公园,形成三位一体效应。”祝勇说。

  东滩湿地公园紧邻东滩湿地保护区,目前首期已建成1.8平方公里园区。据东滩投资开发公司统计,从2010年4月28日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25万名游客。

  “样本效应”带动陈家镇

  上实东滩的宏伟规划从一开始就激励了与其比邻的陈家镇乃至整个崇明县。抢在上实“生态城”项目落地之前,作为上海“一城九镇”开发试点镇的陈家镇早早就加快了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生态城的概念主要是上实集团在搞,不过我们后来确定的规划主题也是建生态型的城镇。”陈家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飞告诉早报记者。

  陈家镇的生态城镇建设从规划开始,就与上实东滩生态示范区接轨,不论是上实“生态城”的长者养老休闲社区,还是整个东滩生态示范区的旅游观光产业,陈家镇都有相对应、一体的项目,或者为其服务的各项设施。

  2月18日,记者沿长江隧桥拐入陈家镇“试点镇”开发区,继续向东到东滩湿地,这里是一条宽阔的景观大道“东滩大道”。“目前,东滩大道在我们陈家镇区域已经建好,只待上实东滩公司继续建设延伸进东滩地块。”陈家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在项目上,陈家镇的“试点镇”项目,与东滩生态示范区的部分项目也是“无缝衔接”。与上实“生态城”的长者养老社区计划衔接,陈家镇也有一个养生养老基地的建设计划。选择在紧邻居南部“生态城”滨江地区一片区域,金茂凯悦度假酒店、滨江阿曼酒店和北郊迎宾馆三家五星级酒店即将开工建设,这是崇明岛首批规划建设的高星级酒店。

  “这些高星级酒店既能为将来建成的养老社区提供服务,也是陈家镇乃至东滩的高端旅游业必备的基础设施”。陈家镇开发公司董事长张振飞说。同时,陈家镇“试点镇”规划中,落地陈家镇的旅游服务业还将包括体育休闲旅游、主题公园两大块。

  目前,规划占地1835亩的郊野·自行车公园项目一期已经启动,结合崇明国际自行车赛,陈家镇将打造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自行车主题公园。布局在滨江运动休闲居住社区的第二个体育休闲旅游项目,是占地约525亩的马球项目,将建成高水准的马球比赛场。第三个体育项目是体育集训中心,这也是个庞大的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742亩,是一个多功能的国家级体育集训基地,建成后,上海体育集训基地将迁来这里。

  “崇明现有建成的森林公园、湿地观光景区和农家乐,未来还将形成高端休闲度假、国际商务会议中心、康体疗休、运动休闲等众多旅游主题。”崇明县旅游局局长张立新对崇明的旅游发展充满信心。

  世界四大生态岛

  在欧美发达地区,一些著名的岛屿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例子并不少,如加拿大的温哥华岛、爱德华王子岛,瑞典的哥特兰岛,以及美国的纽约长岛。“目前这几个岛屿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因为这些岛屿不但经济发展得比较好,而且生态环境也保护得不错,是崇明岛要学习的目标。”华东师大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认为。

  温哥华岛 生物制药、IT高新产业

  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面积约3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70万,离温哥华市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其中心城市维多利亚市是整个温哥华岛的经济中枢,集中了生物制药、IT等附加值高、对环境影响小的高新产业,是温哥华岛经济发展的引擎。

  温哥华岛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整体保持原始的自然环境,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非常好的基础;局部发展以土地与海洋资源为主的农业、渔业、林业;某些点上(以维多利亚为中心)发展附加值高、对环境影响小的生物制药和IT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高起点的规划与高科技及绿色产业的结合是温哥华岛成功的经验。

  爱德华王子岛 旅游和农业

  同属于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远逊于温哥华岛,5684平方公里居住了13万多人口。该岛以旅游和农业为主,岛上有着丰富的风力、潮汐资源,目前有加拿大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

  哥特兰岛 旅游和农业

  哥特兰岛是瑞典及波罗的海最大的岛屿,距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200公里,面积约3100平方公里,岛上住有58000居民,其中约22000人住在主要城市维斯比。

  岛上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旅游和农业。该岛的主要耕地来自围垦的滩涂湿地,自1840年开始已围垦了270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初,岛上居民的产业是农业,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岛上曾经发展的工厂逐步被外迁、改造。

  哥特兰岛上的古城墙、古建筑尽可能完好地被保存下来。除了历史、文化建筑,岛上的自然风光也极富魅力:田野、沙滩、蓝色的海水,吸引来无数的游客。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据了该岛GDP中的67%。与温哥华类似,该岛也以船运为主要交通方式。

  纽约长岛 教育、科技、金融服务业

  长岛位于北美洲东海岸边,属于美国纽约州。长190公里,宽约20到30公里,它从纽约港伸入北大西洋。

  纽约长岛选择的则是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由于背靠国际大都市纽约,长岛充分利用了毗邻曼哈顿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来发展自身经济,高档居住区、度假旅游胜地,无疑是长岛最好的“定位”,岛上的产业则是教育、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等高端产业。如今,岛上拥有多达20多所大学和众多科研机构,尽管长岛已是美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岛上居住、工作的人都是高素质的人口,再加上政府严格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长岛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非常协调。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