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垃圾埋村”之前 我们不能等待

发稿时间:2012-02-02 00:00:00

  春节期间,南方日报记者驱车深入粤东西北地区,随机采访了韶关、清远、湛江、茂名、潮州、揭阳、河源、汕尾等几个地级市的20多个村落,发现“垃圾围村”情况触目惊心。而就在日前,人民日报记者在湖南省常德市的乡村走访时也发现,美丽的乡村,同样遭遇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的尴尬困境。从早年的“垃圾围村”,到如今一些地方几乎“垃圾埋村”,中国乡村千百年来似乎“不成问题”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近些年成为一个迫切的社会热点和难点。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会只增不减,那就是令人窒息的垃圾。去年,当愈演愈烈的“垃圾危机”再次让意大利蒙羞时,法国也因为环卫工人参加罢工而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尴尬。更可怕的是,垃圾已经从一座座的水泥森林向人们心目中那片纯净的桃花源蔓延。人们都说,农村空气质量好,种出来的食物无公害,但是,当你看到这些污水横流的土地,臭气熏天的河流,苍蝇飞舞的鱼塘,你还能对那里生产出来的食物抱多大的信心?除了农村自己制造出来的生活垃圾外,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加剧了环境恶化;养殖业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饮用水源;工业“三废”危害农田,同样带来安全隐患……如果人们认为“垃圾围村”只是农村人的事,那显然错了,农村环境污染同样在影响着城里人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

  “垃圾围城”问题尚未解决,“垃圾围村”又迫不及待地出现。城市垃圾是因为地方逼仄实在不能忽视而不得不摆在人前,而广袤的农村地区却因为幅员辽阔,想看不见就权当没看见。长期以来,环卫工作都是重城市轻乡村,不要说村一级,就是乡镇一级,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也是严重不足,导致不少乡镇的垃圾清运设施不足,垃圾处理没有场所和设施。因此,只好乱堆乱放,甚至于想出利用“河水冲走垃圾”、“空气蒸发污水”的“处理”办法来。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缺乏的同时,收运处理体系还基本上未建立起来,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与监测体系处于空白。继续照这样发展下去,“垃圾埋村”恐怕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村收镇运县处理,这是我国在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探寻的一条村镇垃圾处理模式。然而在一些地方,等国家投入、靠政府处理、要群众补贴成了村镇垃圾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处理农村垃圾的方法总是多样的,农村垃圾比城市垃圾容易解决的原因在于,农村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农村既是垃圾的产生之地,又是部分垃圾的利用之地,具备垃圾循环利用的有利条件。关键问题在于有没有这样的投入。改变对农村资源的长期汲取,转而反哺农村和农业,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恐怕是解决“垃圾围村”的根本方法。“如果今天我们没有合理地对待垃圾处理,明天,我们就将成为站在垃圾上的民族。”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之词!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