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访福建省副省长林文斌

发稿时间:2024-07-19 14:16:16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记者 薛志伟 刘春沐阳

  本报近日刊发深度调研报道《龙岩奋发》,全面反映了福建省龙岩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力以赴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龙岩样板的探索实践,在干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明确提出“四个更大”“一个篇章”重要要求。日前,经济日报记者就福建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专访了福建省副省长林文斌。

  记者:龙岩是习近平总书记熟悉和牵挂的地方,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革命圣地。福建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推动龙岩加快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林文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老区苏区,在福建工作期间和到中央工作后,先后20次到龙岩考察指导。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主持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看望老红军和军烈属等人员时指出:“整个福建都是老区,闽西和江西赣州的一部分是中央苏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202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为闽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抓谋划、强协调、促落实,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政策,出台《福建省“十四五”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专项规划》《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等,量身定制系列支持政策举措,全力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我们支持龙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造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林改等一批改革样板,推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等一批国家级改革举措落地龙岩。我们支持龙岩全力拼经济、促发展,统筹财政转移支付、中央及省级预算内资金和增发国债、专项债等各类资金,推动闽西革命老区448个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目前,闽西老区交通更加便利,已实现“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能源保障更加有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所有县均实现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标准城乡一体化,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幸福指数居全国前列。2023年,龙岩市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万元,在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

  龙岩取得的每一个新进步,闽西发生的每一点新变化,无不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关怀厚爱。下一步,龙岩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全力以赴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龙岩样板。

  记者:山海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福建在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深入实施山海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林文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亲自领导、亲自推动了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福建依山靠海,既有曲折绵延、长度居全国第二的海岸线,又有峰岭耸峙、享誉中外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长期以来,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影响,福建山区和沿海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极具前瞻性、战略性地提出了“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沿海和山区都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开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1998年,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省第一次山海协作协调会,建立全省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制度,推动形成了全省“山海协作、联动发展”新局面。

  福建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不断丰富完善具有福建特色的山海协作模式,山区和沿海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我们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推动山海全方位、全领域、多层次深度协作,沿海发达市县每年安排对口协作资金,加大对山区协作市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干部交流等领域支持力度,推进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打造山海互利共赢“联合体”。2023年,福建龙岩、南平、三明等山区地区生产总值8595亿元,与10年前相比实现翻番。我们加快建设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圈,发挥省会和特区优势,推动全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紧密协作,公共服务普惠共建,安全保障协同联动,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2023年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GDP分别达1.9万亿元、2.5万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5.4%、45.9%,都市圈引擎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我们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四五”以来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累计超过1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0年前的62%跃升到71%。我们深入推进沪明、广龙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与上海、广州双向奔赴、同向发力,精准出台支持沪明、穗龙对口合作的政策措施,推动实施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重点合作项目。同时,以对口合作为契机,加强沪闽、粤闽省际协作,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内涵,推动福建全面融入长三角、粤港澳一体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深入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深化沪明、广龙对口合作,加快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持续增强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域为重点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记者: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明确要求福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的“四个更大”“一个篇章”重要要求。3年多来,福建篇章有哪些精彩之处?新起点上,福建又将如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林文斌: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的重要要求,为新福建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福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43万亿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907亿元、增长9.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1亿元、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6.9%。

  我们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方位推进智改数转,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千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348家,千亿产业集群达21个,全省设区市省级高新区实现全覆盖。持续壮大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成功举办7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去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2.9万亿元、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超过一半,海洋生产总值超1.2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民营经济增加值约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70%。我们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超前布局一批稳基础、优结构、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福州机场二期、厦门新机场加快建设,福厦高铁开通运营,全省9个设区城市实现动车环形运营,形成福厦“一小时生活圈”、厦漳泉“半小时交通圈”。深入实施“福品销全球”“百展万企”“品牌海丝行”等行动,锂电池、水产品、鞋靴等商品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海丝”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超330家、命名航线122条,“丝路飞翔”通达全球36个重要城市。我们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把握中央支持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先后发布两批28条“立竿见影、让台胞有感”的政策措施,让台胞更加便利享受就医、购房、养老、教育等同等待遇。全省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保持大陆各省区市第一,拥有大陆最多的27个涉台经济园区,62家台湾百大企业在福建直接投资布局。我们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七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推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项目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全省高校获评A类学科19个,福州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7所院校列入“十四五”教育强国储备院校名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8个国家级、1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建设。实施市级“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建成“长者食堂”超3000个,福州、厦门、泉州列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加快美丽福建建设,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5年居全国首位。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福马、厦金等重点区域融合,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