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发稿时间:2024-07-17 15:28:23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王四清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必然产生也必然要求形成与其质态和特征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种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是发展命题、创新命题,同时也是重要的改革议题,必然要求以打通堵点卡点为导向,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变革,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伟力、攻坚克难的改革动力与生机勃勃的市场活力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需要进一步围绕“是什么、改什么、怎么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领域、运用科学方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形塑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形态。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目前还面临不少堵点卡点问题。在科技创新上,创新能力尤其是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0到1”式颠覆性、突破性创新还不够强,“1到100”的科技创新转化体制机制及其转化实效还有短板,对原创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尚待提升。在生产要素配置上,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至关重要的知识、资本、数据、人才等要素流动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由此阻碍了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以数据要素为例,在数据产权界定、数据开放共享、数据要素市场、数据配置机制、数据安全等方面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人才和教育保障上,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领军人才、中坚力量尚有不足,人才引育留用的机制链条尚不完整,产学研深度融合尚有短板。在外部环境上,面对一些国家“小院高墙”式的封锁打压,如何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尚需体制机制上的助力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和断点,也是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必答题,需要通过制度性公共产品的优化设计和持续供给予以破解。

  聚焦关键领域,推动多维同向发力。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也应围绕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在技术革命性突破方面,关键是依托新型举国体制,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为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和深化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伟力,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新型储能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领域的科研组织机制,集中攻关加强新质生产力储备。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方面,要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通的一切体制机制束缚,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驱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优质要素流向新质生产力。以浙江为例,其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抓手,整合服务资源,结合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实际,推动精准性、个性化的服务嵌入到具体产业中,切实增强科技、人才、金融等资源要素对产业链的赋能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面,需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赋能产业创新,通过持续性激励机制安排和成果转化机制链条建设,让科技成果与产业链更加紧密地对接,让成果从“样品”成为“产品”、“书架”走向“货架”之路更加顺畅。

  运用科学方法,实现改革系统集成。改革既要重视本体论,又要重视方法论。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方面,需要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同向发力,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注重对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及实效进行动态评估,防范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需要贯彻因地制宜、先立后破的方针,避免政策设计上的一刀切、一窝蜂。新质生产力因其新,必然带有某种前沿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需要循序渐进,以试错和探索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寻找体制机制变革的最大公约数。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需不断通过良法善治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果、破解改革难题、预留改革空间,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