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努力在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中走在前列

发稿时间:2023-12-08 14:59:42
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系统完备,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湖南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把坚定文化自信和坚持中国道路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岳麓书院考察时作出的“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重要指示精神,在赓续湖湘文脉、传承红色血脉中更好把握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摆在突出位置,巩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见实效,形成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确保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把“致广大”和“尽精微”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注重用好“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致广大”就是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文化建设放到全局中去谋划和定位,始终聚焦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当前,湖南最重要的大局就是锚定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文化建设各领域工作,无论是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还是文艺创作、文化产品供给、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阵地管理,都要紧紧围绕这个大局来开展,更好与中心任务同频共振,为全局工作增光添彩。“尽精微”就是要弘扬湖湘文化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不好高骛远,不空喊口号,也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坚持真抓实干、虚功实做,从细处着手、下绣花功夫,把文化建设各方面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把坚持守正和不断创新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结合,以守正为创新凝心铸魂,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必须把坚守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穿文化建设始终。“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就是要主动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弘扬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大力推进理念创新、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实践中要统筹好导向、内容和传播方式这三个要素的关系:导向是命门,内容是灵魂,传播方式是翅膀。如果导向正确、内容好、传播方式恰当,就会产生乘数效应;如果导向不正确,就算内容和传播方式再好,也只能产生负面效应。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创新内容建设和传播方式,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释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乘数效应,让“主旋律”变成“高频率”、“正能量”变成“大流量”。

  把重点攻坚和整体推进统一起来。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重要方法论。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担当新的文化使命,既要讲“重点论”,也要讲“两点论”。紧紧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紧扣宣传思想工作“两个巩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不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理论宣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地方舆情风险管控能力不强、文化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等问题,以破解矛盾打开文化建设新局面。同时,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文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工作,把思想建设与阵地管理统筹起来,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与舆论上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把内宣与外宣联动起来,把网上工作与网下工作融合起来,提高工作整体效应。

  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相统一,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抓好经济建设、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物质条件的同时,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湖湘自古重精神,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形成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等鲜明特质。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抓住青少年学生这个重点群体,从红色文化中锻造坚定理想信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道德滋养,更好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把融通中外和贯通古今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必须秉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湖南人有开放的基因,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曾国藩主持派遣中国最早一批留学生赴美求学,再到郭嵩焘大力传播西学,近代以来湖南多次引领风气之先,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显著特点。进入新时代,湖南文化建设“融通中外”,就是要大力“走出去”“请进来”,用好“拿来主义”,积极借鉴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先进经验做法,不断提升“湘”字号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影响力。“贯通古今”,就是要推动包括湖湘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湖湘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鼓励戏剧、电影进院校,加强博物馆与高校的学术融合,着力打造以湖南博物院为代表的“数字博物馆”和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研学品牌,培育更多文化传承发展新业态。大力实施新时代湖湘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推出更多蕴含浓郁“湘”味、体现时代价值的精品力作。

  把文化创新和科技赋能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文化和科技融合,既把科技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大力实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依托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马栏山数字媒体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快数字视频技术创新和应用,大力招引国内外致力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各类企业、领军人才和重要科技力量,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形成新质生产力;也把文化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认真总结国内外科技创新的经典案例并为我所用,坚持从完善创新制度、优化创新生态、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入手,着力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尊重科学、勇于探索、鼓励试验、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让“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在全省上下蔚然成风。

  把抓文化事业和强文化产业统一起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湖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文化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必须立足湖南文化建设现有基础和优势,坚持不懈补短板、锻长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倾心倾力生产创作优秀文化产品。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做大做强影视传媒、新闻出版、文娱演艺、动漫游戏等优势文化产业集群,持续扩大广电、出版等品牌影响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资源整合、主业归核,加快建立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做好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旅游,擦亮奇山秀水、经典红色、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旅游名片,打造更多具有湖湘特色的标志性文旅融合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把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和守住文化安全底线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湖南文化建设发展形势总体稳定,但文化阵地管理、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仍存在风险隐患。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闻舆论、文化出版、广播电台等重点阵地和高校、宗教场所、民间团体等重点部位管理,提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牢固树立“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意识,坚持管用防并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绝不给有害信息传播提供可乘之机,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