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访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

发稿时间:2023-10-13 14:16:58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记者 张建军

  日前,经济日报聚焦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探索高质量发展,刊发了长篇调研报道《南沙破局》,引发热烈反响。就广州南沙如何进一步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沙路径”等话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广州如何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郭永航: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高度重视,每到广州改革发展关键时刻,都及时为我们定向领航。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总书记亲临广东、广州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寄望广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总书记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任务,是对广州的厚望重托、对广州人民的深情厚爱,让我们感到无限温暖、无比振奋、无上荣光。

  广东省委高度重视广州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召开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1310”具体部署,对广州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7月19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带领省委班子成员在广州调研,并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广州工作,围绕新征程上总书记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对广州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深入调研思考的基础上,于7月23日召开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这个根本,把广州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进一步看清大势、看清自己、看清方向。我们深深感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在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独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站位更高、标准更严、措施更实、作用更大。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细化形成广州“1312”思路举措。其中:“1”就是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这一标高追求,为全省实现“走在前列”总目标扛起广州担当、作出广州贡献;“3”就是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增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关键新优势;“12”就是奋力推动“十二个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中谱写广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具体包括:一是纵深推进新阶段大湾区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二是始终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在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三是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倍增效应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四是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高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五是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在率先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六是持续强化中心城市门户枢纽功能,在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七是全力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八是全面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在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九是深入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样板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十是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在推动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十一是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服务构建新安全格局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十二是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在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记者:《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已发布一年,南沙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探索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沙路径?

  郭永航: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支持下,去年6月中央印发实施南沙方案,为广州向南拓展、向海发展、向世界开放赋予了重大利好。一年来,在中央及省的大力支持下,省南沙工委、南沙办顺利组建,15%企业所得税、港澳居民个税优惠等重大政策迅速落地,新签约、动工项目367个,总投资8778亿元,广丰五期、芯粤能等重大项目投产量产,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开学,成功举办大湾区科学论坛等重大活动,粤港澳合作热火朝天,高质量发展日新月异。

  在城市空间布局和格局上,我们守正创新促进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推动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老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未来发展核”联动发展,“老广州”“新广州”“未来广州”交相辉映,其中“未来发展核”“未来广州”的落脚点就是南沙。我们串珠成链,链接科技创新资源,全力打造广州东部纵贯南北、联接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南沙科学城的“活力创新轴”,南部极点就在南沙。可以说,南沙是广州的未来,也是大湾区的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把握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发挥南沙工委重要作用,协同港澳奋力把南沙打造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和新引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浓缩的精华。

  一是做深改革开放试验田。抓住国务院把南沙纳入制度型开放试点的重大机遇,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对标自贸港加强投资、贸易、金融等制度机制创新,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好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提升对外开放门户功能。

  二是做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创新产业招商培育机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发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期货交易所、广州数据交易所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三是做优城市规划设计新标杆。按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理念,高水平编制新一轮南沙总体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力推动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先行启动区做出样板、形成示范,加快广珠澳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人人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

  四是做好社会民生事业新典范。持续加强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支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中医院在南沙创建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加快推进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南沙。

  记者: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广州将如何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郭永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州将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立市,深入实施产业、平台、项目、企业、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全力保持经济向好态势。

  一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一流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四化”平台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大力改造升级传统特色产业,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挥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壮大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推进粤芯、增芯等集成电路项目,支持广药、百济神州等生物医药企业产品多元化,拓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产业支撑功能,打造万亿引领、千亿支撑的产业集群体系。

  二是提升现代服务业支撑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增强生产制造服务能力,发挥国家广告产业园、广州设计之都等作用,打造更多千亿元级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擦亮直播电商之都、世界美食之都等名片,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加快大湾区商业银行、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

  三是提升产业项目带动力,打造支撑广州现代化建设的增长极。坚持项目为王,加快粤芯三期、TCL中环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做好紫粤半导体、维信诺屏体等新招引项目对接服务。探索“政府点题、链主招引”,完善招商、落地、投产、达产闭环机制,吸引更多头部企业、高精尖项目,共建广州产业链“丛林生态圈”。

  四是提升发展平台影响力,打造服务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支持各类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提级赋能,做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国际生物岛等增长极,把东部中心打造成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示范区,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平台加快产业导入,提升天河中央商务区能级量级。

  五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更优质的空间载体。坚持“拆、治、兴”并举,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推动村级工业园、物流园、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推动服装、美妆、箱包、珠宝等城中村传统产业优化产业形态,培育孵化更有生命力的新兴产业,带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是提升营商环境吸引力,打造企业综合成本最低、产业生态最优的全球标杆城市。倍加珍惜企业和企业家这一城市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推动营商环境6.0改革,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条,推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设。培育壮大各类经营主体,优化服务企业效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共同开创广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