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以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稿时间:2023-09-11 14:09:30
来源: 学习时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中指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新机遇。中国愿同各国各方一道,以服务开放推动包容发展,以服务合作促进联动融通,以服务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以服务共享创造美好未来,携手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在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建设贸易强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围绕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的战略定位,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以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充分认识服务贸易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深化对外开放的新动力。

  发展服务贸易是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服务贸易既是链接不同分工环节的纽带,也是各环节创造价值的重要来源,成为决定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积极开拓新领域,提升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服务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能力,提升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发展服务贸易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有效缓解国内高端服务产品供给的不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提升我国消费市场发展水平,优化内需市场结构。同时,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规制规则改革,将打通国民待遇、市场准入、竞争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堵点难点,推动人才、技术、数据、资本等核心要素在国内自由便利流动,形成国内服务大市场,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

  发展服务贸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发展服务贸易过程中,可以有效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推动形成制造业拉动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支持货物贸易的良好局面,实现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以及更多差异化产品获得贸易方面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贸易区域结构、市场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新的贸易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着力抢抓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

  抢抓数字贸易转型之机。当前,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全球超过50%的服务贸易已实现数字化,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信息网络为载体、数字技术赋能的数字贸易蓬勃兴起,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形态、未来贸易发展的新方向。作为数字经济大国,我国正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丰富的数据资源、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活跃的创新经营主体,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数字贸易作为贸易新形态,已成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要以国家推进建设数字贸易示范区为契机,建设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开发数字内容产品,创新发展数字业态,深化数字文化领域经贸合作,提升数字贸易核心竞争力。

  抢抓区域开放合作之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当前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协定,在服务贸易方面涉及金融、电信、交通、旅游等众多开放领域。RCEP的生效,一方面将带动与货物贸易相关的仓储、运输、金融结算、保险、融资等传统服务贸易增长;另一方面将促进并形成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跨境服务贸易和远程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各自由贸易示范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等应大力推动航运物流、科学技术、互联网信息、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扩大开放,有条件的地方也应依托地缘优势,充分用好RCEP实施带来的重要开放机遇,进一步拓展同RCEP成员国在金融、工程、法律、知识产权、医疗和文化等特色领域合作,推进特色服务贸易发展。

  抢抓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之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围绕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层次改革试点,已累计实施一大批制度创新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集聚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特色产业,布局了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保税维修再制造、跨境电商和平行进口汽车发展势头强劲。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探索制度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已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产业集聚的“增长极”、扩大开放的“新高地”,为探索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沃土。要进一步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强化服务贸易领域开放试验,提升各类要素跨境流动的便利化水平;加大传统服务贸易领域数字化改造力度,着力打造服务贸易发展良好生态。

  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优势,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聚焦制度创新,着力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巩固近年来已实施的制度创新举措、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基础上,应结合服务贸易发展实际和区域特色,从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出台服务贸易领域创新支持措施。一是围绕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对照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针对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前瞻研究,高水平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推动服务贸易领域国际合作,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服务贸易规则体系;二是围绕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在生物医药、医疗美容、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新加坡在知识产权领域深化合作,建设完善东南亚跨境人才服务中心;三是围绕发展数字贸易,依托大数据交易中心等推进服务外包数字化高端化,促进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四是围绕优化服务贸易行业结构,推动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培育特色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扩大优质服务进口,发挥绿色转型促进作用;五是围绕壮大服务经营主体,推动搭建全球数字服务交易促进平台,提高公共服务能级;六是围绕优化服务贸易保障支撑,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体系,健全统计监测机制,强化风险评估防控,夯实人才智力支撑。

  聚焦优化服务,着力打造服务贸易发展良好生态。以政策共享、创新互鉴为抓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高效开展跨部门联动,打造“信息集散枢纽”、编织“协同创新纽带”、塑造“创新一盘棋”格局,为服务贸易发展“保驾护航”。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两个清单”工作制度,汇总国内服务贸易领域可借鉴的创新成果和举措,定期梳理企业政策诉求和难点问题,提供“专家+管家”精准服务,形成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投资促进体系。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共担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等优势,搭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拓展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和海外工程投资服务中心功能,强化服务贸易“走出去”平台建设。依托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离岸双创制度集成创新,提升自然人跨境移动便利化水平和执业自由便利度,鼓励外籍人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服务贸易领域创新创业。

  聚焦协同发展,着力促进服务贸易区域联动。加强在服务贸易领域创新经验互动交流、共用共享、复制推广,协调解决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共同开展服务贸易政策争取和创新攻关工作,促进市场要素合理流动,争取打造服务贸易领域自由贸易协同创新示范模板。着力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贸易产业链、创新链与其他核心城市的有效衔接,积极开展通关便利化创新,提升港口能级,深化海空两港联动创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推进区域合作更加紧密、通关协作更加高效、口岸管理更加科学、口岸智联更加顺畅。

  (作者系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