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苏州形态——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

发稿时间:2023-05-10 14:08:43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日前刊发深度调研报道《登顶昆山》,详实记述了苏州昆山市改革开放以来,一步一步攀登中国县域经济最高峰,并牢牢保持18年至今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示了昆山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不等不靠、敢为人先、开拓奋进的创业精神。作为号称“中国最强地级市”的苏州市,如何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强、产业基础好、创新实力强、服务质量高的独特优势,积极走在前列、勇挑重担,为全江苏乃至全国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新形态,记者专访了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

  记者: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苏州特别是昆山如何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形态?

  曹路宝:苏州的现代化建设,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总书记的巨大关怀和谆谆教诲,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最大动力,激励着我们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苏州是经济大市、人口大市、文化大市、开放大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苏州都有更为集中的体现;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成色更足、水平更高,距离现代化目标也更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样本意义和示范作用越来越显著。江苏省委明确要求苏州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我感到,这些都意味着苏州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一盘棋中要有更大担当,这一担当体现在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新经验上走在前列、行动更早,不仅要立足自身发展完成“过河”的任务,更要着眼全国大局思考“桥和船”的问题,用苏州的生动实践为全国探路;体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进程更快、实现程度更高,始终保持勇立潮头、先行示范的责任感紧迫感,党中央谋划的重大战略,苏州要抓得更早、起势更快;全国都在做的事,苏州要标准更高、谋得更远,努力交出新征程上当好排头兵的优异答卷;体现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更为全面、更具典型意义,不仅要推动经济发展,更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让中国式现代化在苏州更加可观可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光明前景的标志性窗口。

  县域经济发达,是苏州经济的鲜明特色,也是显著优势,4个县级市长期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列、昆山连续18年位列第一,苏州工业园区连续7年位列国家级经开区考评第一,4个区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三十,各个板块的实力都很强。苏州一直都十分注重通过向板块放权赋能,激发各地发展活力,鼓励板块之间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形成了苏州“组团集聚型”的城市形态。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激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气神。在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发展阶段,不管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还是抢抓浦东开发开放、中国加入WTO等重大历史机遇,苏州人历来敢想敢干、领风气之先,“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的昆山之路,“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这苏州“三大法宝”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实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赋予“三大法宝”新的时代内涵,让其永不褪色、绽放华彩。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苏州产业基础好、创新实力强,如何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贡献苏州力量?

  曹路宝:这次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3次下团组重要讲话中都专门提到“科技自立自强”,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苏州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最前列,具备旺盛的创新需求、海量的应用场景和突出的产业配套优势,对高端创新要素的吸引集聚能力日益增强,苏州实验室、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重大科创平台密集落户。去年苏州全社会研发投入近千亿元、占GDP比重接近4%,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35万家,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四,已经形成了全国领先的资源整合能力、服务保障能力、成果转化能力。

  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不移把推动创新能力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更多力量。

  一方面,全力做强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集在大学。目前C9高校已经在苏州全部实现了重大布局,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在苏州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加快把学科、人才、研究的规模和水平做上去。同时,举全市之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建好用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载体,大力建设“宁苏”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加快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另一方面,以集群式创新积蓄增长动能。集群是创新的最佳组织形态,其本质是知识的跨界融合。我们正努力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推动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中介机构等集聚互动,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苏州一个突出的优势是拥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我们注重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孵化器,构建以特色产业为导向的集群式创新生态圈。目前已经组建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等13个创新联合体,今年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更好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记者: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按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苏州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担当作为?

  曹路宝: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深刻认识到,制造业规模大和对外开放程度高是苏州的两大显著优势,意味着苏州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地位更重要、责任更重大,必须持续提升发展能级与综合实力,为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作出更大贡献。

  一方面,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好融入国际循环强支点。苏州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近一半、占全国接近7%,是对外开放重镇。今年以来苏州进出口持续承压,我们努力稳住基本盘,争取订单,稳量提质。外资依然十分看好苏州,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5%,今年以来博世新能源汽车、太古可口可乐、康宁药物智能化合成、三井物产产业园、微软中国工业元宇宙应用中心等外资项目密集落户,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将发挥好中新、中日、中德、海峡两岸、苏州自贸片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作用,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地区的经贸合作,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面向全球拼抢一流资源要素,努力打造外资投资中国的高地。

  特别是我们坚持把中新合作作为城市发展长期战略,推动向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拓展。近期,习近平主席会见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李强总理同李显龙总理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为苏州进一步深化与新加坡合作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服务国内大循环强支撑。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中居于重要位置,日益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区域枢纽中心城市。我们将全力落实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建设等任务,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对周边区域的协调联动和辐射带动,提升促进资源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的能力。特别是积极引导支持苏州企业更大范围对接服务国内大市场,在市域外优化投资布局,进一步发挥资本、技术、产业外溢效应,将自身产业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服务全国全省产业链建设的发展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对苏州来说,重中之重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着眼于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巩固提升制造业这个苏州最大的长板,正全力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推动制造业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重点产业和25个细分优势领域,加快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产学研等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