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发稿时间:2023-01-12 13:31:45
来源:经济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辽宁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如何推动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辽宁省委书记郝鹏。

  记者:辽宁如何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郝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作出辽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考察调研,一路殷殷嘱托、一路悉心指导、一路打气鼓劲,要求辽宁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饱含着对辽宁率先实现新突破的信心和期待。“十四五”如期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是辽宁必须担起的政治责任、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用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实际成效来提升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能力,诠释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绝对忠诚。

  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辽宁稳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振兴发展的肌体更加健康有力,外界对辽宁的预期持续向好,辽宁已经走出了多年来的最困难时期,全面振兴蓄势待发。我们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目标不放松,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大干三年、奋斗三年,以超常规举措打一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奋力开创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我们的目标是经济增长赶上全国水平,重点在八个方面发力:一是发挥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作用,在推动经济增长上实现新突破。二是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成效。三是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打开新局面。四是促进国企、民企、外企竞相发展,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增添新力量。五是发挥区位、通道、平台优势,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上开辟新路径。六是坚持地区、城乡、陆海统筹,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七是多措并举稳就业、强保障、优生态,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达到新水平。八是着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辽宁上得到新提升。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拥有较为完整产业体系的辽宁省,如何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成效?

  郝鹏:辽宁产业门类齐全,工业体系完备,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工业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做大做强工业。工业是辽宁的命脉。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首战告捷,工业必须有一个大的增长。我们要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调整结构优存量,抢占高端添增量,延链建群强韧性,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IC装备、工业母机等优势产业创新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为保障国家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贡献辽宁力量。

  二是做活做优服务业。辽宁的服务业发展有机遇、有潜力、有支撑。我们要以开展沈阳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加快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辽宁文化底蕴厚重,生态场景一应俱全,我们要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全域全季旅游,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辽宁做客观光。

  三是做精做深农业。农业是辽宁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要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更大贡献。要建设食品工业大省,让辽宁的特色农产品摆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下一步,辽宁在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方面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郝鹏:辽宁地处经济发展的黄金纬度带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一是强化与重点区域的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地缘优势,深耕日韩,拓展俄蒙,紧盯欧洲、东南亚,高水平参与中日韩经贸合作和东北亚区域合作,推进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把沈阳中德产业园打造成中欧合作新标杆。

  二是加快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强海港、口岸等关键节点建设,积极推进沈阳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构建海陆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战略性大通道。推进交通、物流、贸易、产业融合发展,变“流量”为“留量”,切实把通道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是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把制度创新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灵魂,形成更多独创性、突破性的创新经验。加强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载体建设。高质量办好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展会,提升我省开放品牌影响力。

  四是积极引进外资企业。扩大外资企业合作的“朋友圈”,既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也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过来,不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深化利用外资重点领域开放,主动出击、精准对接,加快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让更多外资企业信心满满地到辽宁投资兴业。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重要位置。辽宁将如何发挥投资、消费、出口等拉动作用,有效扩大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郝鹏:辽宁经济增长要跑出加速度,必须让“三驾马车”开足马力、协同发力。

  一是狠抓项目投资。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上个大台阶。要强化大抓项目的导向,抓紧谋划建设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项目。采取央地合作、PPP等多种模式,加快实施交通、水利、通讯、电网改造等项目,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围绕我省产业定位及发展短板,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招引一批优质项目。用实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狠抓项目落地实施,加强重大项目省级统筹,强化要素保障,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是大力促进消费。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我们要出台恢复和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完善助企纾困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动批零住餐业恢复性增长。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增加养老育幼消费,促进群众体育消费,充分激发消费活力。坚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挥区位优势,创新消费体验,吸引更多人到辽宁消费。

  三是努力扩大出口。作为沿海省份,我们要充分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开展全方位贸易促进活动,利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贷、信用保险补贴等政策工具,全力支持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建设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促进跨境电商集聚化发展,鼓励企业面向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公共海外仓。推进通关便利化,提高港口装卸能力和效率,让更多商品从辽宁走向全国、运往世界。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