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发稿时间:2021-10-14 14:37:23
来源:人民日报

  2020年10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赋予深圳新时代历史使命,宣布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广东省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提出全省动员、全域参与、特事特办,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深圳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以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跑出“深圳加速度”、打造“深圳高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奋力推动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改革任务推进有章有法、有序有力。坚持和加强党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领导,构建“市委深改委—改革办—各涉改单位”工作架构,建立包括1个实施方案、1个分工方案、若干专项方案的“1+1+N”落实体系。市委对重点改革事项逐项研究,形成了一项改革事项对应一个方案、一套操作规范、一批应用场景和一套评估体系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坚持台账式管理、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截至目前,40个首批授权事项中,10个已落地见效,12个取得实质性进展,呈现蹄疾步稳、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

  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过去40多年,深圳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了数百项改革举措。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强大动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等一批制度性改革落地见效,出台数据条例、科技创新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等一批全国首创的地方性法规,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完成首单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获批3单国家级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

  改革路径更加清晰。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突破“一时一地一事一议”传统模式,是“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等改革方法论的全新实践。中央和国家部委悉心指导,推动建立周例会、“双周报”台账等机制,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广东省委、省政府把103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委托下放给深圳实施,出台6个方面22项具体支持举措。深圳实施“百名干部破百题”行动,设立“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突出贡献奖”,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今年7月专门发文向全国推广深圳5方面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深圳改革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始终坚持方向不变、立场不移、原则不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党中央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坚持方向不变、立场不移、原则不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去闯、去试、去探索,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推进改革,做到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遵循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在中央确定的框架、边界和原则下,明确推进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和工作机制,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就是在基层探索、先行先试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坚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改革,做到守正和创新相结合。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必须坚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把好政治关,加强重大改革事项请示报告,对改什么、不改什么要始终心中有数。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做到“立”与“破”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40条首批授权事项中,涉及“修法”的就有26条。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推进与改革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做到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

  坚持稳妥有序推进改革,做到“步子要稳”和“胆子要大”相结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是在改革“深水区”“无人区”进行的全新实践,既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全力破解改革中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坚持底线思维,把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分阶段滚动式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努力把改革蓝图变成改革实景。

  以综合改革试点牵引带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围绕国家所需、问题所在、机制所束、深圳所能,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足用好关键一招,推动更好落实深圳先行示范区“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五大战略定位”和“五个率先”重点任务,逐步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聚焦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东、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探索在国土空间管理、技术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等方面实施更加灵活的制度,加快建设高水平要素市场体系,实现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先试、引领示范。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的重要使命任务。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放管服”改革,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商事主体总量、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国际国内各类市场主体纷纷看好深圳、选择深圳。我们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用法治明确政府边界、规范市场行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法治示范城市。

  聚焦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特区立法确立30%以上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持续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创新人才汇聚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硬实力、驱动力、支撑力和源动力,努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深圳贡献。

  聚焦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先行先试、引领示范。深圳从“三来一补”起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超3万亿元,出口额连续28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我们将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争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先行先试,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丰富协同协调发展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率先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

  聚焦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先行先试、引领示范。党中央要求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近年来,深圳持续将财政支出近七成投向民生领域,推动民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将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民生事业,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把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一个个解决好,努力在共同富裕上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聚焦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先行先试、引领示范。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体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空气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首个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国家首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我们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绿色发展,深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加快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提升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加快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把每一寸空间用好管好,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城市文明典范,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