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2021-09-01 15:27:32
来源:经济日报

  8月30日,经济日报刊发长篇调研《南阳重耕》,在河南引起热烈反响。就河南如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记者专访了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

  记者:“中原熟,天下足”,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请问河南是如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

  武国定:河南常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占四分之一,粮食生产对全国具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粮食生产非常关心,每次来河南考察调研,都要进农村、看农田、访农户、谈农业,指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时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让我们时刻牢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近年来,河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省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1300亿斤,今年夏收小麦总产达760.56亿斤、继续稳居全国首位。

  记者: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河南,在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河南如何落实好总书记要求?

  武国定: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治水兴水、以水利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是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战略之举。

  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在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我们将心怀“国之大者”,躬身入局、担当作为,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一是把后续工程建设好,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科学谋划建设后续工程,统筹存量与增量,维护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助力构建国家水网。二是把优良水质保护好,加强水源区和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水质持久安全。三是把有限资源利用好,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让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支撑保障现代化建设。四是把移民群众帮扶好,集中保障资金、用地等建设要素,千方百计促进移民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让移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河南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是怎么做的?

  武国定: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瞄准解决种源“卡脖子”关键问题,坚持“项目—人才—平台—主体”一体化原则,组织开展全产业链育种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组织实施了一批创新项目。围绕种质创新、基因挖掘、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全产业链条,“十三五”以来,共立项支持重大科技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40多项,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项,解决了一批制约种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了郑麦、周麦、新麦、百农等系列小麦品种,豫单、郑单、浚单等系列玉米品种,从源头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品种支撑。

  二是梯次培养了一批人才队伍。我们出台了鼓励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人才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用足用好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领军人才基金等支持措施,分阶段、分梯次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形成了稳定的育种创新人才队伍。目前,河南拥有张新友、喻树迅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涌现出许为钢、茹振钢、康相涛、张海洋等领军人才,还有一批基层一线育种科学家,为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全力打造了一批科技平台。2019年4月,我们启动建设了我国农业领域首个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致力于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我们还获批了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有杂交小麦、玉米生物学、水稻生物学等省级重点实验室17家,正在积极谋划筹建省种业实验室,有效提升了种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是重点培育了一批创新企业。我们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动力,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研发投入财政补助等激励政策,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现代种业、甘薯、夏南牛、肉兔、主要农作物生物育种等40家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企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记者:“十四五”时期,河南如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武国定:近年来,河南农业发展进入由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的新阶段。“十四五”时期,河南将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加快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奋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主要思路是,坚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加快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以“一区两带三山”为重要载体和抓手,着力构建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一区”即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两带”即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南水北调水源地和干渠沿线绿色发展示范带。“三山”即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