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发稿时间:2021-08-02 14:22:53
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气磅礴、意境深远,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一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宣言。我们要深入感悟“七一”重要讲话的思想伟力、理论意蕴和战略考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打造“三地一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安徽篇章。

  百年大党的历史伟业彪炳史册,我们要坚持用“七一”重要讲话统一思想认识,凝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强大力量

  “七一”重要讲话贯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蕴含着重要创新点、关键点,具有强大的思想震撼力、时代感召力和实践指引力。

  “七一”重要讲话着眼两个大局、坚持继往开来,矗立起铸就世纪伟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开篇就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宣示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变成现实。一部百年党史,就是我们党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步一个脚印,如期兑现了庄严承诺。这“一个重要里程碑”,见证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波澜壮阔的改革探索,为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写下光辉篇章。

  “七一”重要讲话纵跨百年历史、统括伟大历程,贯穿着党不懈奋斗的“一个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这个主题,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矢志不渝、前赴后继,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个主题”,是我们党成就伟大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政治宣言书,是饱含着梦想与荣耀、奉献与牺牲的历史光荣榜。

  “七一”重要讲话高举伟大旗帜、把握历史大势,昭示了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形成的“一条道路”。我们党走过的100年,是沧海桑田、天翻地覆的100年,是大浪淘沙、大江奔涌的100年。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中,我们党从形形色色的政党组织中脱颖而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成功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道路。这“一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大地,以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新的政治制度、新的发展方式写下的不朽传奇,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

  “七一”重要讲话聚焦精神之本、回溯精神之源,蕴含着立党兴党强党的“一种精神”。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是一部淬炼升华、感天动地的精神锻造史。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概括提炼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种精神”,犹如一块基石,支撑起党的事业发展进步的巍巍大厦;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艰苦卓绝征途上的熊熊火炬;是革命精神的源头起点,也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思想基点。

  “七一”重要讲话立足历史新起点、面向壮丽新征程,擘画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历经的100年,是改变历史走向、扭转民族命运的100年,也是影响世界走势、改变全球格局的10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并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出“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这“一个宏伟目标”,彰显了强烈的赶考意识、答卷意识,蕴含着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担当。

  百年大党的领导核心砥柱中流,我们要信党爱党为党,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

  党带领人民奋斗的伟大征程昭示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最根本的是党始终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把舵领航、举旗定向。

  从历史大逻辑中增强政治自觉,坚决做到维护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100年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开天辟地的政治勇气完成救国大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翻天覆地的政治魄力推进富国大业,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经天纬地的政治担当致力强国大业,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我们深切感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最重要的是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最关键的是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从理论大逻辑中增强思想自觉,坚决做到追随核心。纵观建党百年历程,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一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境界。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安徽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最根本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抓落实,每当遇到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都能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到方向、找到指针、找到方法。

  从实践大逻辑中增强行动自觉,坚决做到捍卫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于非常之时行非凡之事,用非常之力建非凡之功,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作为党的核心,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展现出以身许党的崇高风范。作为大国领袖,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带领人民创造了“两大奇迹”,展现出勠力复兴的崇高品格。作为全军统帅,领导和指引人民军队全面重塑、浴火重生,展现出强军兴军的崇高威望。我们应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怎么说就怎么做,党中央怎么要求就怎么办。

  百年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历久弥新,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奋力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夺取胜利的成功密码。要用革命之火、精神之光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昂扬姿态做好安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

  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信仰信念的力量,坚定不移用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坚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真理力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真学促深化,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思想精髓、理论品质的理解。以真信促消化,深刻体悟蕴含的学理、道理、哲理,学出信仰信念、学出使命担当。以真用促转化,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成果、思想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

  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继承拼搏进取的基因,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善于把想法变办法,加速释放创新驱动效应,推进“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善于把思路变出路,加速释放产业矩阵效应,构建“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重大基地—产业集群”的新兴产业梯次发展体系。善于把优势变胜势,加速释放绿色牵引效应,顺应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专项监督长制改革,促进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等绿色低碳转型。

  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砥砺敢于胜利的勇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推进“放管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抓好编制周转池、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等改革品牌,深化“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辅相成,推深做实“五个战略区块链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发挥安徽自贸试验区先导作用,精心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让人民感受到看得见的幸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业成为大有前途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让人民感受到摸得着的实惠,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感受到靠得住的安稳,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扫黑除恶、安全生产、防汛救灾等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勇于自我革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持续强化政治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风险。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深做实基层党建“四大工程”,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持续建强干部队伍,抓好省辖市党委换届工作,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保护机制。持续推进正风肃纪,一体推进学党史、抓整改、正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和深化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