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扛起广东担当 再创广东优势

发稿时间:2021-01-20 14:30:19
来源:经济日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何谋划?如何作为?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

  记者:2020年,广东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经济运行成绩如何?

  马兴瑞: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广东这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开放大省带来巨大冲击。我们一方面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交出了一份体现广东效率、彰显广东担当、展现广东力量的优异答卷。另一方面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坚决落实国家规模性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打通堵点、渡过难关,为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3000亿元,新增信贷2.8万亿元、占全国七分之一,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30万户。同时,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30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8万人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4万人。

  在大战大考中,广东经受住严峻挑战,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预计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增长超过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万亿元、增长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7.2%。

  记者:广东提出将自身打造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马兴瑞: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就是要着力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高端要素集聚地、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内外循环衔接地、安全发展支撑地,推动广东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向以我为主、自立自强转变,从产业链供应链不完整不稳固向安全自主可控转变,从更多依赖国外市场向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转变,从被动接受规则向主动参与规则塑造转变,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扛起广东担当、展现广东作为、再创广东优势。

  为此,广东将要强化三方面功能。一是强化支撑功能,增强产业、消费、投资、外贸、安全等领域的支撑力。二是强化联通功能,拓展国内经济纵深,联通国际市场,打造国际交通枢纽,形成联通内外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三是强化撬动功能,发挥重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传导放大效应,加快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品牌,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广东将如何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广东路径?

  马兴瑞:广东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撑,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

  一是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标全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优化提升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建设水平,做强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与港澳共建一批高水平合作平台载体,进一步集聚全球高端创新和产业资源,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二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主攻方向,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深入实施“广东强芯”行动,加快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设备等领域补齐短板。推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粤港澳联合创新精准布局,瞄准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空天科技、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攻关。

  三是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壮大产业链核心企业,培育未来型企业。

  记者:广东在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方面将有哪些新部署?

  马兴瑞:我们将积极作为,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大力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携手港澳统筹推进航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海陆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大通道。全力推进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1小时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重点从投资贸易、专业资格互认等方面堵点入手选准突破口,再形成一批“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创新举措。

  ——积极探索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把港澳发达的金融体系、遍布全球的经贸网络优势与广东完备的制造体系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建立统筹内外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依托国内大循环形成集聚全球高端要素的引力场。不断深化与东盟、日韩、南太平洋等地区务实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

  ——推进民生领域合作。从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出发,从港澳民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办起,聚焦青年创新创业、社保政策衔接等热点难点,谋划推出三地居民关注度高、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的政策措施,为港澳同胞特别是港澳青年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便利条件,更好服务“一国两制”大局。

  ——全力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出台省级支持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系统措施,支持深圳构建高水平要素市场体系,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径。完善广州、深圳战略合作机制,协同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综合交通枢纽。

  记者: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大的省情,广东在此方面有何谋划?

  马兴瑞: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大的短板,也是潜力所在。今年,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健全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保障机制,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一是推动珠三角核心区各市协同发展。加快跨江跨海通道建设,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促进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做强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支持汕头、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立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机制。支持沿海各市建设特色化产业平台,打造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

  三是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出台加大对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补偿、环境保护和产业引导的支持政策,积极创建南岭国家公园。支持各市集聚集约发展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绿色矿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建设大湾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