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发稿时间:2020-10-09 14:20:36
来源:学习时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秋大计。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了宁夏新的时代重任、寄予了宁夏人民殷切期望,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重大机遇。“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保护黄河义不容辞,治理黄河责无旁贷。我们要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服从全国大局、服务国家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举全区之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朝着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宏伟目标奋力前行。

  建设先行区是切实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这个重大论断从全国生态大局、区域生态格局出发,科学阐明了宁夏的生态地位、生态责任、生态使命。宁夏地域面积虽小,但黄河流经宁夏的先天自然条件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特有地理地势,使宁夏成为全国的重要生态节点、重要生态屏障、重要生态通道,凸显了稳定季风界线、联动全国气候格局,调节水汽交换、改善西北局部气候,阻挡沙尘东进、维护全国生态安全的生态地位。宁夏全境属于黄河流域,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必将带动宁夏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修复、整体提升,更好地稳固生态节点、筑牢生态屏障、畅通生态通道,促进局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区域气候条件逐步改变,进而为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作出宁夏贡献。要服从全国大局,站位国家全局、立足黄河流域,从宁夏生态地位中认识建设先行区的重大意义,从宁夏生态使命中把握建设先行区的历史责任,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以建设先行区统领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时代重任,为西北生态改善发力、为华北生态安全出力、为全国生态大局效力。要勇于担当重任,坚持负重前行、激发奋斗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先导,以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一河三山”保护治理为重点,加快构建宁夏黄河生态经济带和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防沙治沙区、南部水源涵养区的“一带三区”生态生产生活总体布局,努力建设黄河流域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要坚持重点突破,脚踏实地、少说多干,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系统性战略推进、精准化重点攻坚,抓好保障黄河安澜、保护修复生态、治理环境污染、优化资源利用、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镇布局、保障改善民生、加快生态建设、发展黄河文化10项重点任务,力争短期在“点”上有关键突破、中期在“线”上有显著成效、长期在“面”上有重要成果。

  建设先行区是促进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黄河素来善淤善决善徙,是一条桀骜不驯、游荡不定的大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治黄兴黄用黄,黄河岁岁安澜、生态渐渐向好,治理保护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但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更为严峻、更为复杂。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宁夏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输入黄河,加剧宁蒙河段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水沙关系、威胁黄河安全;水源涵养退化,森林资源量少质弱、草原植被破坏严重、河湖湿地不断萎缩,涵养水量严重不足;水质污染加剧,一个时期工业生产废水直排乱排,农业用药施肥面广量多,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遗留大量污染问题;水生环境恶化,导致生物种群退化、水源自净能力弱化、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建设先行区,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关系美丽宁夏建设全局,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把黄河流域作为一个系统、把黄河生态作为一个整体,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从全流域谋划和推进先行区建设,共同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要把保障黄河安澜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抓好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重点项目,推进黄河宁夏段堤防工程达标,建立防洪防凌防灾体系,确保河道河槽河床、排洪输沙功能基本稳定,打造百年防堤,构筑稳固防线,实现一般河段50年一遇、城市河段100年一遇、银川河段200年一遇的防洪目标,以宁夏段的安全促进全流域的安澜。要把保护修复生态作为基础工作,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实施空间规划、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四大工程,重点加强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治山增绿、涵水固沙、造林复草、清河还湿,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塞上江南旧有名”在新时代黄河流域大放异彩。要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关键之举,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整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建立健全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力争在黄河流域率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推动农业面源污染大幅减少,工业生产达标排放,城乡生活污染全面有效治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好中向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田园风光。要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重要依托,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全方位、全域化、全过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突出抓好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农田、城市、沙漠七大生态系统建设,加快形成绿量适宜、布局均衡、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整体生态系统。

  建设先行区是提升宁夏发展质量效益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的出路只能是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流域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全国高质量发展全局。宁夏作为欠发达省区,产业发展倚重倚能倚煤特征明显,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粗放,多领域、多类型、多层次生态环境问题累积叠加,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增长动力后劲不足、质量效益仍然偏低等深层次问题不断显现。生态空间决定发展空间,环境容量决定发展质量,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不顾资源消耗、不惜污染环境、不重生态保护的发展方式,必然导致资源撑不住、环境容不下、发展保不了。当前宁夏面临着发展不足、质量不高的双重难题,必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先行区建设,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协同共生。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实施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四大攻坚行动”,做强做优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五大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把节约优先的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领域,落实水资源、能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节约利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高效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特别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优化用水结构,合理规划人口、城市、产业发展,综合利用雨水、中水、洪水,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眼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高运行保障能力,构建绿色集约高效可靠的现代水网、综合交通、能源保障、信息网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要优化城镇发展布局,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提升品质、精细治理,推进城市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提高城镇要素吸引力、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改善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保障水平,使建设先行区的过程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把黄河文化遗产作为重要资源,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挖掘黄河文化价值,推进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让多元纷呈、交相辉映、和谐共融的黄河文化在宁夏绽放光彩,使宁夏成为讲好黄河故事、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