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用创新思维在危机中育新机——访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

发稿时间:2020-09-04 13:39:25
来源:经济日报

  “面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两难多难’,必须拿出一系列超常规、大力度、突破性的改革创新举措,做到‘非常之时有非常之举、非常之策、非常之人’,以此把‘六稳’‘六保’落到实处、细处,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8月30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清宪认为,“六保”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保住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疫情的蔓延,对企业恢复生产造成了更大压力,青岛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全社会帮助企业找订单。同时,制定实施促进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意见,相继出台“减免缓”税费等政策,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159.07亿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我们还开展了‘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千名金融服务专员联系万户企业’活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24家金融机构为1.7万户企业累计投放贷款2195亿元,累计授信4489亿元。今年上半年,青岛的银行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了2万亿元,增长率都超过15%,这体现了金融机构对青岛企业主体的成长有信心。”王清宪说。

  稳住了市场主体,也就保住了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得益于全市复工复产的稳步有序推进,1月至7月,青岛城镇新增就业47.39万人,增长3.89%,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

  “抓住投资这个关键,通过稳投资促进稳预期。”王清宪介绍,今年年初,青岛就向全球发出“青岛:我们在线等您”的招商邀请,积极开展网上招商、线上洽谈、远程签约,每月举办“网上签约周”,上半年网上签约项目588个,计划总投资6608.8亿元;6月份起,又发起抓项目促投资“百日攻坚”行动,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放松,下更大气力招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高端项目。1月至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高于全国6.4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1.8%,增速居山东首位;全市在建项目5262个,同比增长34%;新开工项目1953个,同比增长19.4%,仅6月份当月新开工项目就超过500个,月度投资规模接近1000亿元,创近3年新高。“这些亮眼的数字,展现了青岛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充足韧劲,彰显出投资人对青岛发展的巨大信心,也给我们稳预期吃了‘定心丸’。”王清宪表示。

  投资如此强劲,与青岛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密不可分。“我们提出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什么是平台?就是能够整合资源。”王清宪说,譬如,围绕青岛要发展的重点产业搞会展,这个会展就不只是会展,而是成为一个聚集优质要素、开展招商引资的平台;再就是让具有整合优质资源能力的企业组合市场要素,比如启迪集团就给青岛引进了40多家企业,去年以来多家基金也为青岛引进了上百家企业。

  “把‘六稳’‘六保’工作与长远转动能、调结构结合起来,我们抓住工业互联网这个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路径、方式、动力和工具,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王清宪说,海尔卡奥斯平台已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优秀代表,山东全省4.8万家、青岛1.13万家企业正通过海尔卡奥斯平台赋能发展。抓住疫情下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需求更为迫切的“窗口期”,青岛充分发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优势,大力营造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据悉,青岛已研究出台了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发布了首批500个“工业赋能”场景清单,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依托海尔、海信等头部企业带动引领中小微企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资本、人才、技术、企业、市场等资源要素,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集聚、互动、耦合,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智慧城市产业生态,更好助力万企、赋能百业。“疫情期间,海尔卡奥斯平台助力山西侯马市在4天内就组建起一条日产10万只口罩的生产线,强力支援抗疫;目前通过海尔卡奥斯赋能的企业,平均成本下降20%,利润率提高20%,充分展现出工业互联网在保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巨大优势和潜力。”王清宪说。

  “我们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运筹资本力量服务实体经济,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集聚发展动能。”王清宪说,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是对投资者最大的感召。青岛通过开创性举办“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汇聚创投风投力量。截至6月底,青岛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311家、同比增长24.9%,备案私募基金656只、增长42.6%,管理基金规模达949.2亿元、增长33.8%,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私募基金增速均居全国第一位。不到半年时间里,连续拿下光大理财、意才基金销售、青银理财、兴华公募基金四张含金量十足的金融牌照,资本市场越来越有活力。全市过会及上市企业达到58家,较年初新增7家,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坚定不移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用足用好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王清宪告诉记者,着眼发挥在全国全省开放大局中的作用,青岛积极推进“国际客厅”建设,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市场主体,以及有意对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地方政府,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目前,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国际客厅”、山东会客厅已开门迎客,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客厅”和央企“国际客厅”也将于今年开业。“通过‘国际客厅’,全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源源不断地走进青岛、走进山东、走进黄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国和‘一带一路’更广袤的空间。”

  据统计,通过多元化开拓外贸市场,1月至7月,青岛市外贸进出口3418.1亿元,增长2.7%,增幅高出全国4.4个百分点、全省4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3%,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1.4%,对欧盟进出口增长9.9%。1月至7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2%,稳外资工作成效明显。

  “我们正在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的‘三化三型’政府。要吸引投资首先要有非常好的投资环境,什么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概括,就是‘4+1’的发展生态,即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的‘四链合一’,加上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王清宪介绍,按照这样的理解,青岛理出了13条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由一位市领导牵头。“我牵头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个产业链,与这个产业链相关的投资者来到青岛,特别是大的项目,需要市委、市政府这个层面才能拍板的事情,从一开始我就带头倾听、协调、推动。我会带着相关的部门或者区(市)来听投资的企业家讲投资方案,当场讨论、当场回答,能当场拍板的就当场拍板。如果还有一些需要深度讨论的,定下时间,定下具体谈判对接的人,把决策的过程扁平化。”王清宪说。

  王清宪表示,之所以确定这样的制度,是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更会因此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有的投资人来的时候,会带一个产业链的投资人,最多的有20多个、30多个,需要对接的部门几十个,如果让他们一个一个去对接,中间衔接成本很高。投资人与有关部门和区(市)对接上后,直接由区(市)和部门找他们,而不再需要他们一个个上门找区(市)和部门,这样就节省了投资者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面对疫情大考,青岛扎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我们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泛凝聚起‘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社会共识。”王清宪说。

  青岛创造性开展了“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为更好听民声、用民意、解民忧、纾民怨、聚民智、暖民心,推动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体现群众意愿,青岛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青岛电视台、政府信箱等各类渠道,打通民意收集、办理、反馈、落实、监督各个环节,让全体市民和企业家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并倒逼政府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已受理各类诉求82万件,投诉类诉求办结率达97.7%。“我们大力化解民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腾出26亿元用于疫情防控等新增重点支出,上半年完成民生支出520.7亿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计划今年全市普通高中录取率提升到68%。针对疫情暴露的医疗短板,加快建设高水平医院,全市卫生重点项目达到20个,总投资约259亿元,是近10年投入最大、项目最集中的时期。”王清宪说。

  “‘六稳’‘六保’是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调整背景下的举措,但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内就有极大的好转,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有短期的想法,要增强意志力,提高承受力。遇到困难,要真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急于求成。”王清宪说。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