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深圳市委书记:不忘初心 再创新的更大奇迹

发稿时间:2020-08-26 15:03:15
来源: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创举。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4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向党中央提出兴办对外加工贸易区的建议。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获批设立。自此,深圳肩负起先行先试、探索开路的历史使命,开启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劈波斩浪的伟大航程。

  邓小平同志两次视察深圳,写下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题词,并要求深圳“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江泽民同志勉励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胡锦涛同志要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两次到深圳视察指导,多次就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广东、来到深圳;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深圳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并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前进动力。

  40年来,一代代特区建设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从蛇口“开山炮”的历史巨响、发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呼声,到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推动劳动用工改革、创建证券交易所……一系列思想上、实践上的探索与创新,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在“三来一补”产业还在蓬勃发展时,特区人率先打破路径依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对方兴未艾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区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率先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对深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建设深中通道、“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等一批重大工程,打造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一批重大平台,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高位过坎关键阶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

  深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城市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进一步彰显。

  高质量发展成为最显著的标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1980年以来,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20.7%的速度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2.69万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80年的不足1亿元增至2019年的9424亿元,40年来累计上划中央财政收入5.3万亿元。近年来,深圳人均产出和地均产出水平达到全国最高,单位产出能耗和水耗处于全国最低水平,8家企业跻身全球500强,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日益彰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从早期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到近年来以科技管理体制、商事登记等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深圳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近300家,外贸出口额连续27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对外投资存量位居全国第一。前海发展生机勃勃,深港合作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日益彰显。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合作工作扎实开展,助力对口地区9省份54县(市、区)近200万人脱贫,服务全省全国的能力持续提升。

  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近年来,深圳构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建成各类创新载体2584家,集聚各类人才600万,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崛起,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坚持“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着力打造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2019年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6%。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建立较为完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1.45岁。实现全民医保、养老保险全覆盖,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工资标准居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广大市民的幸福家园。

  城市更加智慧更加宜居。坚持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布局,构建以高速公路、铁路、空港、海港为支撑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全市5G网络高质量全覆盖,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之首。建成公园超过1000个,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空气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碧水蓝天绿地成为亮丽名片。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深圳大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建成覆盖全市的“1+10+N”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全市3.2万个基层党组织、56.7万名党员实现一网式管理,“智慧党建”成为品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在特区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巩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深圳迅速构建起高效严密的防控体系,扎实开展“六稳”“六保”工作,上半年经济实现正增长。

  40年来,深圳走完了国际发达城市上百年走过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我们党和国家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能够走得通,而且能够走得快、走得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深圳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努力实现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目标。

  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为深圳擘画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宏伟蓝图。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广东省委全力支持下,深圳坚持把先行示范区建设作为总牵引、总要求,聚焦“五大战略定位”和“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全面发力“五个率先”重点任务,携手广州“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助力广东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等各项政策加快落地落实,实现了先行示范区建设良好开局。

  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扎实前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了深圳未来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要按照相关部署高质量完成任务。从现在到2025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从2025年到2035年,再奋斗1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

  把奋斗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新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接续奋斗,奋力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 王伟中)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