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发稿时间:2020-08-19 13:58:36
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扶贫工作非常关注,对甘肃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十分关切。现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吃劲的时候,也是决战决胜的紧要关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出的重要指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把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快马加鞭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坚决攻克最后的堡垒、夺取最后的胜利,确保如期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定必胜信心,鼓足勇气打硬仗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甘肃深化脱贫攻坚、完成脱贫任务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不仅有健全的机制、丰富的经验、成熟的队伍,而且中央的支持力度、各方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能够用于扶贫领域的资金和资源越来越多,各地生产生活条件、群众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打赢脱贫攻坚战有着厚重基础和坚实支撑。近年来,全省贫困存量大幅减少,贫困人口从2017年底的188.7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17.5万,贫困发生率由9.6%下降到0.9%,75个贫困县已有67个脱贫摘帽,7262个贫困村已有6867个退出贫困序列,藏区实现整体脱贫,能够更有力地攥紧拳头解决剩余贫困问题。通过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3+1”冲刺清零行动,“两不愁三保障”领域主要任务基本完成,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决定性进展。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拉开架势培育扶贫产业,“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渐成气候,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初具规模,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有了更好保障,去年全省依靠产业脱贫的人口达65万、占当年脱贫总人口的69.5%。还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省市县乡村都把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专责部门分工负责、分兵把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了抓扶贫、促脱贫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精神扶贫、促进移风易俗、完善以工代赈措施等办法,群众的脱贫愿望更强了,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更足了,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动力更大了,全省脱贫攻坚呈现出良好的局面和态势。

  脱贫攻坚成效巨大,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甘肃是一个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地方,很多贫困地区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而且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发育程度低,有的地方根本就不具备发展条件,剩余的贫困人口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本来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造成了一定影响,给脱贫攻坚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务工就业、产品销售、项目建设等方面都有不少需要攻坚解决的突出问题,工作难度不言而喻。

  形势越复杂,信心越重要,行动也要越积极。各级各方面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带头讲好脱贫故事、宣传脱贫政策、传递脱贫信心,也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挑战认识得更到位一些,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的脱贫攻坚工作,用好有利条件,克服各种不利影响。

  着眼全部脱贫,集中力量攻堡垒

  甘肃省还有8个贫困县未摘帽、395个贫困村未出列、17.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如期脱贫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要牢牢扭住全部脱贫、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脱贫目标和要求,集中优势兵力,加快攻坚节奏,坚决打好绝对贫困歼灭战,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目前,全省脱贫攻坚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已基本清零,但“基本清零”不代表“全部清零”,还有存量任务需要推进,也有短板和弱项需要补齐。要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贯彻始终,以尚未脱贫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重点,同时紧盯摘帽县的贫困存量、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返贫和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全力实施“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按照动态排查、动态管理、动态跟进要求,继续抓好义务教育领域防控辍反弹、防入学坐不住、防两类学校不达标“三防”工作,抓好基本医疗领域改“场所不固定”问题、改“村医临时派”问题、改“能力还不够”问题“三改”工作,抓好住房安全领域查鉴定不准确、查改造不到位、查质量不过硬“三查”工作,抓好饮水安全领域保水源稳定、保水管畅通、保水质达标“三保”工作,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全面清零。

  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贫困人口脱贫面临的最大变数仍是稳定增收、收入达标。要把产业增收、就业增收、经营性增收、财产性增收、政策性增收等多种渠道统筹起来,坚持多条腿走路,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条可靠稳定的增收门路。要加大力度发展扶贫产业,把区域产业整体构建同到户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健全市场主体同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水平,让群众能够从产业发展中持续稳定受益。要高度重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把抓面和盯点结合起来,拓展整体性的大宗销售渠道,做细点对点的零散销售工作,确保农副产品卖得出、群众收益有保障。要对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就业增收给予特殊关注,树牢抓就业就是抓增收、抓务工就是抓脱贫的观念,继续采取人盯人的办法,逐人逐户算好收入细账,采取措施防范失业减收风险,保障贫困群众收入超过标准线。要深化拓展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在劳务输转、项目建设、消费扶贫等方面下足功夫,凝心聚力助推脱贫攻坚,通过各种渠道稳定群众收入。

  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促整改

  决战决胜阶段,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集中发现和消除各类突出问题的阶段。甘肃省坚持“整治问题不手软”,站在政治高度抓好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一体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研督导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制定系统的整改方案,梳理确定的73个具体问题已经基本整改到位或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脱贫质量有了新的提升。

  越到最后,越要重视问题整改。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把问题整改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聚焦最不托底的地方、最不放心的环节、最不得劲的领域,深入实施脱贫攻坚问题检视清零行动,坚持举一反三、点面结合,在整改落实上再加力、再深化,全面彻底查漏补缺,做到问题见底、整改见效。要抓住具体问题动真碰硬推进,通过专项巡视、联动巡察加强监督检查,整改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绝不允许半截子整改、敷衍式整改、表面化整改,真正实现对账销号清零目标,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围绕提高成色,多措并举抓巩固

  我们目前实现的主要还是现行标准下的底线性基本脱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任务还很繁重。已经摘帽的县,要坚持频道不换、靶心不偏、力度不减,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在提质增效上着力使劲,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扶上马再送一程”,保证脱贫攻坚成色足、可持续。剩余的贫困县和贫困村,要在确保完成现有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的基础上,统筹使用扶贫资源,分门别类采取巩固措施,继续提高脱贫户致富能力,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好生活。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一个安置点一套计划,一家安置户一个方案,通过发展种植养殖、支持物业经济、组织劳务输转等办法,让贫困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无论是摘帽县还是剩余贫困县,都要重视发现和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继续盯紧已经消除风险的贫困人口,及时监测新出现的脱贫不稳定户和容易致贫的边缘户,严格执行识别预警、跟进帮扶、达标消除等各项措施要求,确保脱贫成果稳定、贫困增量可控。同时,要重视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重视研究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从政策的过渡转换、措施的完善改进、机制的优化创新等方面,提出有效办法,强化相互支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做起来、积累经验,逐步走出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路子。

  扛好政治责任,求真务实干工作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各方面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坚决兑现签订的军令状。要突出抓细节,过筛子排查,盯紧最不起眼的地方,注意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下足“绣花”功夫,逐村逐户开展工作,逐人逐项解决问题,细致到人到户到项目,抓紧抓实“角角落落”。要突出抓具体,把各项任务梳理出来,把具体要办的事情明确清楚,落到具体的部门,靠实具体的责任人,有措施、有要求、有检查、有评估,防止工作粗糙、浮在表面。要突出抓过程,注重运用系统论,全过程严格开展、严格要求、严格把关,全过程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工作实,通过扎实的过程确保好的结果。要突出抓督战,逐级靠实挂牌督战责任,较真碰硬督,沉到一线战,既要实打实传导压力,又要实打实帮助解决问题,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绝不能泛化督战、强督弱战。要突出抓监管,把扶贫资金作为监管重点,将投入、分配、使用等各环节切实纳入视线,引导督促各级各方面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防止跑冒滴漏,做到精打细算,确保管住钱、用对钱、花好钱,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要突出抓落地,崇尚实干、不务虚功,把谋事、干事、成事统一起来,保持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弘扬抗疫斗争期间形成的好作风,一事在前马上办,干一件就成一件,以实际行动完成脱贫攻坚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