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在大战大考中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发稿时间:2020-07-13 13:45:01
来源:学习时报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次抗疫斗争,全面检验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高效组织动员等多方面制度优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我们要用好这次大考的成果,从抗疫斗争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坚定制度自信保持战略定力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的制度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深厚的历史底蕴、多方面显著优势和丰富的实践成果。正是因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领导人民科学有效应对重大现实问题,攻克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娄山关”“腊子口”,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与大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坚定的制度自信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前提和基础。要深钻精研、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深刻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把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堂制度教育公开课,善于从治国理念、决策机制、价值理念、领导水平、实际效果等角度比较中西抗疫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重大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重大工作的决策部署上,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发扬制度优势化解风险挑战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能否有效预见和防范风险,是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必须更加充分地发挥制度优势,筑牢防范和应对风险挑战的制度基础。

  发扬制度优势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发扬制度优势,最根本的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胸怀“两个大局”,全面辩证看待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研判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冲击,充分运用制度优势释放政策红利,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在防范应对风险挑战中提升治理效能,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的若干重大风险,结合实际从制度上做好常态化防范和应对准备。

  强化制度供给推动守正创新

  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能够不断走向成熟和定型,就在于它能够与时俱进,有效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完善。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于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

  制度供给能力决定着国家治理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13个方面,部署了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我们要将国家治理顶层设计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快构建改革发展急需、人民群众期待、符合实际的制度体系。要鼓励基层在中央统一部署和法律法规框架下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及时对基层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进行总结和提炼,推动各方面制度完善和发展。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加快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进一步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严格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权威

  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个时期以来,制度的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一度成为我们治国理政的一个突出问题,制度权威不够,成为“稻草人”“纸老虎”,出现“破窗效应”“牛栏关猫”等现象。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把制度执行到位、将政策贯彻到底,最大限度激发制度的效能,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特色。

  严格执行制度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加强制度执行、强化制度刚性作用、维护制度权威,是当前必须尽快补齐的突出短板。要强化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养成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治理意识,言行举止以法律为遵循,施政所向以制度为依据,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要维护制度权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人人遵守制度、人人敬畏制度的良好氛围。要强化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构建领导有力、执行坚决、监督全面的制度执行领导机制,多层次、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问责内容、对象、程序规范化科学化的问责机制。

  聚焦关键少数提升治理能力

  “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威力能不能充分发挥、治理效能能不能充分提升,要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要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战略部署的能力和水平。

  更加注重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学会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和解决纷繁复杂的实际工作问题,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切实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做实做细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实际,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解剖麻雀”,全面了解情况,特别是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挖掘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善于把握各地的差异和特点,吃透“上情”,把握“下情”,精准施策,创造性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走好群众路线,提高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教育引导群众知晓政策、拥护政策、主动参与执行政策,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特别是要结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三大攻坚战”、现代金融、新经济新动能、社会治理、应急处突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

  始终保持过硬作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会面临很多困难挑战,必须以过硬的作风来保障。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把上级的决策部署高效落实到位,用改革方法、创新思维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大战大考中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江西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