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巩固脱贫成果 决胜全面小康

发稿时间:2020-06-03 13:43:49
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在全国脱贫攻坚大格局中把西藏确定为“三区三州”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照顾、特殊倾斜。西藏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和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具体行动。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因县实施差异化政策,扎实抓好精准识别、产业支撑、政策激励、就业优先、援藏扶助、社保兜底各项工作,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县区全部摘帽,连续4年被中央考核确定为“综合评价好”。

  2020年是脱贫攻坚交账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西藏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的部署要求,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第一任务,尽锐出战、集中攻坚,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巩固脱贫成果、决胜全面小康,必须聚焦发展优势,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西藏经济发展起步晚、积累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窄、政策性收入占比较高,新冠肺炎疫情给销售消费、旅游业等涉扶贫产业也带来一定影响,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建设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农牧民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央企在藏资源开发和解决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城市发展和提高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简政放权和地方承接;企业增产提效和改善职工福利待遇、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稳定脱贫。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对巩固脱贫成果、逐步致富的根本性作用,抓好青稞增产、牦牛出栏等短平快富民产业和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等战略性产业,加大对从事旅游等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贫困群众向一产转岗力度,引导其就近就便参与农牧业生产、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降低疫情影响。广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办好产业扶贫成果展,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采购所联系贫困村农畜产品,帮助解决销售问题。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川藏铁路和自治区医院、藏医药大学新校区、技师学院等重大项目建设,保证投资实物量,以投资拉动促进发展内力提升,对一些群众能干会干的基础性项目,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有序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建设、增加收入。三是大力发展河谷经济。把发展河谷经济作为促进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支持西藏自治区河谷经济建设和青稞牦牛扶贫产业发展框架性合作协议》落地,充分利用河谷地带土地肥沃、资源富集、水利设施完善等优势,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实现脱贫攻坚与河谷整治开发的有机统一。四是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把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做好与边境小康村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等方面的衔接,加强冷链物流等现代农牧业设施建设,抓好7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0万亩优质饲草基地建设,持续改善农牧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五是稳定发展好边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隆子县玉麦乡群众的重要回信精神,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结合起来,用好中央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大力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加大边境地区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提高边民补贴、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群众扎根雪域边陲,把伟大祖国的边疆建设好守护好。

  巩固脱贫成果、决胜全面小康,必须聚焦解决“三保障”薄弱环节,真正把好事办好、让群众说好

  坚持困难麻烦由政府解决、把方便实惠送给群众,把自治区掌握资金的90%和援藏资金的80%以上向深度贫困地区和民生领域倾斜,全力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但也要看到,西藏教育科技基础薄弱,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教育、医疗、安全饮水等领域短板,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带着感情解决好群众关切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一是优先发展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和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用好特殊优惠政策,持续巩固拓展“五个100%”(中小学双语教育普及率、小学数学课程开课率、中学数理化生课程教学计划完成率、中学理化生实验课程开出率、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目录规定课程开出率达到100%)成果,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化高校课程结构,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二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健全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继续把高血压、高血脂、多血症等常见高原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推动医疗资源、医疗人才向基层下沉,配合国家实施的“万名医师下基层活动”,每年选派100名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坚持“组团式”援藏覆盖的医院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帮助工作,力争县医院每个临床科室有1名合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师。三是积极促进就业。在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同时,把加强农牧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转移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就业培训,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百企进村送千岗”等活动,将4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交有资质的农牧民施工企业(队)实施,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务工。四是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统筹解决高海拔地区季节性缺水问题;推进行政村移动、宽带网络深度覆盖,逐步消除通信网络盲区;抓好农网改造升级,继续实施“金太阳”工程,因地制宜解决好偏远地区部分群众用电难问题;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配套村道绿化照明等公共设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巩固脱贫成果、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让良好的生态始终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西藏地处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建设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任务艰巨繁重,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保护环境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一是强化生态工程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拉萨周边造林、防沙治沙、“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等工程,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开展全民植树种草绿化国土行动,主动作为、见缝插绿,巩固消除“无树户”“无树村”成果。加快实施极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区搬迁工作,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西藏片区建设。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三是推进绿色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与富民利民的关系,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零审批、零引进“三高”企业和项目,全面禁止砂金矿开采,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支持和帮扶群众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让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的同时增收致富;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弘扬和挖掘西藏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四是落实生态环保责任。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巩固脱贫成果、决胜全面小康,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确保组织领导不松劲

  经过这些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喘口气、歇歇脚,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攻坚成色足可持续。一是层层压实攻坚责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五级书记抓巩固,所有县区由省级干部挂帅督战,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配合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定期核查、动态管理脱贫和边缘人口,保持脱贫政策总体稳定,对因病因残因灾等致贫返贫的家庭和个人,全面落实保险保障措施。二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巩固村居“两委”班子成员100%是党员成果,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努力把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成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稳就业稳增收,教育搬迁群众树立国家帮扶、自力更生的意识,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三是用好脱贫生动教材。坚持志智双扶、既管“肚子”又管“脑子”,把脱贫攻坚成果与“十三个显著优势”“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的关系宣传展示好,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宗教、淡化宗教消极影响、过好今生幸福生活。四是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督查巡查、问责问效力度,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决纠正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