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发稿时间:2020-05-19 14:14:26
来源:人民日报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积极探索以党建为统领、以德治为先导、以自治为基础的新路径,推动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促进城市发展潜力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

  以“党建+”工程为依托强化党建统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重在强化党建统领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成效。我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党建+”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深入推进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六大行动计划”,实施“建村部、强支部”专项行动,促进农村带头人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另一方面,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示范户为纽带的“10×10”组织体系,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积分管理等制度,引导党员增强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提高宣传组织群众和引领带动发展的能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有效服务群众,让党旗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强化德治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我们注重系统谋划、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释放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的正能量。加强宣传教育,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信念。通过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聚焦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为社会明德,持续深化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学习、宣传、争做“徐州好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基层协商民主为抓手强化自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自治是基层社会运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源头。我们着力健全基层自治机制,推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健全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推动人大代表依托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工作站(室)等平台,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二是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搭建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事业协商议事会议平台,把事关本地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等纳入协商内容,促进协商议事会议规范化、制度化运行。三是不断强化村(居)民自治,探索推进村(居)民小组自治、楼宇自治等“微自治”形式,推进“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着力解决基层挂牌多、任务多、盖章多等问题,切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减负增效。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徐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