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陈豪:问题再聚焦 责任再压实 确保脱贫攻坚战打赢打好

发稿时间:2018-05-10 11:04:20
来源:云南日报

  5月5日至7日,省委书记陈豪率调研组深入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永平县、云龙县、漾濞彝族自治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再接再厉,驰而不息,扎实推动各项脱贫攻坚举措落地,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鹤庆县西邑镇西邑村乔仁甸自然村,地处高寒山区,以前被称为“穷人甸”,自启动脱贫攻坚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帮扶、社会各界支持、群众自力更生下,已然变成了“幸福村”。陈豪与村民欢声笑语话扶贫。“原来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现在修平整了;晚上路上有电灯、家里也有电灯;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每个月还发补贴,感谢党的好政策,社会主义好。”75岁老人寸卡妹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洋溢着脱贫后的喜悦。陈豪勉励当地干部,“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好的回报;干部辛苦一分,群众就幸福十分。”在金墩乡现代农业庄园有限公司,陈豪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谈,了解到当地通过流转土地、发展奶牛养殖带动贫困户增收后,陈豪高兴地说,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对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着积极作用。要用好土地支持政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让农民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做好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文章,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永平县杉阳镇农民肖永启返乡创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帮助贫困群众、农村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实现就业。陈豪看到企业兴旺发展的喜人局面,连连称赞他为当地脱贫攻坚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要求各地政府重视支持本土人才回乡带领乡亲们创办产业脱贫致富。在杉阳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刚刚脱贫的68岁老人杨志忠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感谢共产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习主席是我们的大恩人,习主席就像高山一样伟大,像太阳一样光亮……”由衷而发的话语,引来村民阵阵热烈掌声。

  细雨霏霏,调研组从海拔1300多米的澜沧江畔,驱车沿东岸峭壁蜿蜒而上,来到海拔2600多米的“直过民族”傈僳族居住村寨云龙县苗尾傈僳族乡科立村麦庄村民小组走访。高山之巅,栋栋漏雨透风的危旧垛木房孑立在视野中,调研组一行心情为之沉重。陈豪走进贫困户杨武兆家看望,向当地干部了解情况。他动情地叮咛地方党委、政府要更加精准、更加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要用心做好村民思想引导工作,下决心走出大山融入现代社会;要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加强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走进漾濞县太平乡罗仕登村,大家围坐在繁茂的核桃树荫下,你一言我一语,共商脱贫攻坚计策。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感激地告诉调研组,近年来,村里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大幅提升,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健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与贫困户一起,村民们共享党的好政策带来的成果。听到这些话,陈豪一行十分高兴。

  每到一地,陈豪都仔细询问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帮扶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并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流。他反复强调,产业是稳定脱贫之根本,没有产业组织支撑的种养殖业是难以持续的,甚至潜伏风险,不能让群众自发地对接市场;劳务输出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一定要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水平,跟踪服务,让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安心务工;建设美丽云南首先要从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家庭开始,一定要深入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搞好村庄、道路、庭院的绿化美化,让乡村更加整洁美丽、更加宜居宜业;扶贫挂职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大学生村官,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在指导和帮助群众改变传统观念、倡导文明新风、建设美丽家园中发挥更好更大作用。

  车在行驶,殷殷叮嘱的话题在继续,行进的车厢满载脱贫攻坚的责任。

  在云龙县简单用罢晚餐,已是晚上8点多钟,陈豪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清醒看到当前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强化督战机制,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从每位省委常委做起,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守好“责任田”,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在责任制中;要深化精准施策,严格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整合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集中优势力量攻下坚中之坚;要建立长效机制,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起来,通过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脱贫攻坚;要加强干部培训,提高攻坚本领,关心好、支持好、保护好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要强化扶贫资金管理,认真落实好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的安排部署,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好作风好做法制度化常态化,一以贯之地保持下去。

  陈豪特别要求大理州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铁腕保护好治理好洱海,大力推进澜沧江沿线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

  刘慧晏、陈舜参加调研。(记者 盛廷)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