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守好绿和蓝 引来金和银——访海南省省长沈晓明

发稿时间:2017-09-01 14:24:57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记者 陈伟光 丁 汀

  祖国南大门,绿色生态岛。作为全国唯一的省域经济特区,海南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海南省在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有何好的经验做法,记者专访了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

  谋求更绿更蓝,谱写美丽篇章

  记者:在生态环境优良的情况下,海南还在全省主动启动六大生态环境整治,这是为什么?

  沈晓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海南“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我们深刻地领会到党中央对海南发展的战略考量和寄予的厚望。我们认为,生态环境是海南的“饭碗”和“生命线”,省委、省政府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生态立省,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记者:追求更绿与更蓝,海南主要有哪些好的做法?

  沈晓明:我们秉持先保护环境再谋求发展的理念,全力保护好海南的碧海蓝天。近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治理,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城镇修补,持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抓好绿化宝岛和湿地、热带雨林、海岸带及岛礁保护等生态工程,把山水林田湖等生态元素作为整体呵护好、建设好,确保环境质量只升不降;二是发挥“多规合一”的引领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的刚性约束,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三是优化能源结构,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强资源利用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四是深化环境污染治理,加快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垃圾分类,集中力量解决城镇内河(湖)黑臭水体、扬尘、机动车尾气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

  调优结构,让“绿”“蓝”成为新动力源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落实过程中,海南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沈晓明: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坚守“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原则,努力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我们主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下功夫。一是调整经济结构。继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农业重点解决低效和低附加值的问题,做好农业“接二连三”的文章,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 搞好百镇千村建设,突出产业支撑,谨防变相搞房地产、搞造城运动,杜绝“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旅游业围绕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培育发展新产品新业态、促进“旅游+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提质增效;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尽快打造海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条件。三是调整能源结构。建立绿色产业体系,实施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加大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力度,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活方式。

  记者:伴随这些问题的解决,海南将实现什么目标?

  沈晓明:我们努力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美”就是山水美、城乡美、人文美,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好”就是发展好、生活好、风气好,全省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就是新观念、新动能、新作为,全省人民精神面貌、城乡面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化改革,让新动能更强劲更长远

  记者:为了使岛更绿海更蓝,过去五年,海南启动了哪些改革?

  沈晓明:海南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海南过去的发展靠改革,今后的发展还要靠改革。近年来,我们主要深入推进了以下改革:一是“多规合一”改革,中央充分肯定海南省域“多规合一”迈出了步子、探索了经验。二是新一轮农垦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农垦活力有效激发,为全国农垦系统改革提供了经验。三是司法体制改革在全省法检系统全面铺开、一次到位,有效提升了办案质效。四是“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改善了营商环境。

  记者:“多规合一”改革推进情况怎样?将对今后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

  沈晓明: 2015年6月启动省域“多规合一”改革以来,我们编制完成了省总体规划和各市县总体规划,创新了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为全省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奠定了关键基础。我们不仅解决了规划“打架”的难事,审批环节也从70个精简到4个,缩短几百个工作日,并且有5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被我们拒之门外。2017年6月省规划委员会成立,这是海南治省理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多规合一”改革对推动海南今后发展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记者:海南作为最大经济特区,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

  沈晓明:海南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底线思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一是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环保联防联控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体系。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围绕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坚决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努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

  三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临港临空经济区。以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重点扩大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等领域开放,用好用足用活国家赋予海南的离岛购物免税、航权开放、入境免签、离岸金融等开放政策,全面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