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改革“钉钉子” 敢为天下先——访湖北省省长王晓东

发稿时间:2017-08-30 13:45:05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一大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改革试验成果在全国推广。湖北在推进改革方面有何举措和经验可供借鉴,本报记者专访了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

  记者:过去五年是湖北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各项改革取得显著进展,改革与发展呈现并进之势。请问,湖北对全面深化改革有着怎样的认识和体会?

  王晓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始终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靠改革增动力、激活力,赢得发展主动。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湖北平稳健康发展的五年,也是改革纵深推进的五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落实党中央重大改革部署,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深化改革,重点突破,为全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几年,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我省经济总量连续迈过2万亿、3万亿两个大台阶,在全国位次五年前进三位,跃居全国第七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进展。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我看了多遍,深有感触。回答“中国如何走向未来”的时代之问,从根本上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历史的昭示、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了湖北未来发展的蓝图,开启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面向未来,我省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将改革推向前进。

  记者:深化改革既讲精确发力,也讲精准落地。湖北从问题入手,瞄准问题、精准制导,以改革精准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取得明显成效。请问具体是如何做的?

  王晓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问题标示了改革的发力点、突破口、优先序。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瞄准发展堵点。大力搞活微观,提振实体经济。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省级行政审批事项725项,保留249项,湖北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份之一,带动全省市场主体净增70多万户,增长21.5%,总数居全国第五。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国家确定的钢铁去产能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去年为企业减负降本800亿元,今年将再降1100亿元。

  二是瞄准生态痛点。坚持正确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率先立法治理水、大气、土壤污染,全面建立四级“河湖长制”体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担当好生态大省的特殊责任,确保“一库净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武汉加快建设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碳排放权交易量和交易额稳居全国首位。

  三是瞄准民生焦点。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的动力,是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取向,从涉及群众最切身利益的问题抓起,从百姓“吐槽”最多的地方改起。针对人民群众高度关切的教育、医药卫生、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改革,精准出招、对症施治,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2016年人民群众满意度为87.54。

  记者:改革没有现成经验可循,需要勇于探索、勇闯新路。湖北素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传统,请问在改革探索方面有何举措?

  王晓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试点是重要改革任务,更是重要改革方法。我们坚持不等不靠抓改革推进、不折不扣抓改革落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改革由点及面、串点成线、积厚成势。

  一是抢抓试点示范。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蹚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近年来,我省承担了国家赋予的改革试点示范项目百余个,大部分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根据发展所需,自我加压确立省级改革试点示范项目915个。突出用好三个国家级重大改革试验平台,着力形成改革扩散效应。主要是: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探索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十条”等30余项政策文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教资源加速向创新优势、发展动能转化。依托湖北自贸区,推动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150多项改革。依托武汉城市圈,持续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1+8”城市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建设等“五个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二是鼓励基层探索。改革越是纵深推进,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中,更加重视基层实践,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推进差别化探索。近年来,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省级人大司法监督工作平台、支部主题党日制度、干部履职尽责等多项改革试点成果全国首创;涉农资金整合、“互联网+分级诊疗”惠民医疗服务、农村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等一大批基层探索的湖北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记者: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改革顶层设计已定,改革成败关键在落实。请问,湖北在抓改革落实上采取了哪些实招硬招?

  王晓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落实、贵在落实、成在落实。我们始终把抓改革落实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完善改革推进机制,把改革措施落实纳入整体设计,以钉钉子精神确保改革部署落地见效。

  一是压实改革责任。深化改革需要大批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实行重大改革项目省领导领衔制。近三年共推出重大改革项目56项,书记省长带头“啃最硬的骨头”,省级领导个个肩上有改革担子、人人手上有改革任务,带动全省各级形成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改革落实体系。

  二是构建制度支撑。改革必然打破利益格局,需要担当和勇气,必须从制度上构建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正向激励机制,同时对不担当、不作为者追责问责。出台全国首部促进改革的地方性法规《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建立改革容错免责机制,让改革者轻装上阵,为改革者撑腰壮胆。设立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改革奖“湖北改革奖”,拿出1000万元“真金白银”,奖励改革者和改革项目,营造敢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良好环境。

  三是强化督察问效。用好督察利器,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率先出台《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实施办法》,率先将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政绩考评体系,率先开展改革第三方评估,加强督察、跟踪问效,打通关节、提高质量。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