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坚持解放思想,直面中国发展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

发稿时间:2024-04-18 10:30:25
作者:彭森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接受邀请来参加“民营经济理论创新研讨暨《中国民营经济论》新书发布会”。自去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1条发布以后,各种研讨会开的比较多,大型的论坛、小型讲座、还有闭门会议,以及一些政府部门的政策设计层面的讨论会。我在不同场合已经谈过对于民营经济的几点认识,今天时间有限就不再重复了。这里我想仅就《中国民营经济论》这本书讲一些观点,既是对书做一个评价,同时也是讲我个人的一些新认识,如果最后有时间,我也想就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讲一个观点。

  首先,我觉得《中国民营经济论》这本书是近年来很难得一见的一本好书,应该向滕泰院长、海冰院长表示祝贺也表示感谢。这个书有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直面中国发展改革中一些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我觉得这个非常不容易。因为中国的改革包括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解放思想非常重要。过去我们长期被一些传统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禁锢所束缚,民营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相伴相生的产物。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初期谁能想到中国今天能有1亿多的个体工商户、5千多万的民营企业,“五六七八九”谁也想象不到,这完全是解放思想的产物。

  这本书滕泰院长讲要坚持三个原则,首先是“先立后破”。这个“立”重点就是要正名。给谁正名呢?给资本正名、给民营企业家正名,给民营经济正名,这些正名就是要解放思想。

  因近年来关于民营经济离场论、资本剥削论、新公私合营论、私有制消亡论,一度大行其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们政策制定。这个时候确实要有解放思想这种精神才能研究这个课题,而且这本书也不是去年7月以后的应景之作,从2021年开始酝酿了几年,所以这本书真正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非常难得。

  本书从民营企业家入手,与一般的写法不太一样。书中提出民营企业家是时代的英雄,是创新、创业、创造最重要的实践者,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民营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品质是一种稀缺资源,这都是非常好的一些重要的观点。我认为这些判断非常准确,跟我自己的想法也是完全一致的。这些提法一扫强加在民营企业家身上的偏见和各种诋毁、黑化和污名化行为,观点鲜明,立意深远,很有必要。同时本书对于资本的定义和作用、对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都做了很好的阐述,我都完全赞成,我觉得这是这个书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这本书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论断和创新性的结论,这个意义很重大。滕泰院长刚才也讲了他们真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源于实际,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本书的写法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在全面系统阐述关于民营经济的基础理论,主要实践、重要经验的同时,通过大量的案例、大量的实证性研究,最后得出一些重大的结论。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解放思想的本质意义。

  因为要想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书中光是企业家的名字点了上百个,从大家耳熟能详的任正非、马云、李书福、曹德旺,到其他中外著名企业家的一些情况,真正是从实践的案例来总结做出结论,这些案例非常生动、有说服力,所以这些结论也确实很准确、有说服力。

  一是对财富的认识。书中提出民营企业家掌握的财富很大意义上就是社会财富,民营企业很大意义上是一种社会性企业也承担着社会责任。我觉得这个对财富的新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对资本的认识。我们在北大学习政治经济学时,书上的概念,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是那是马克思一百多年前针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做出的历史性结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它是服务于现代化发展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前进,这个概念早已经变化了。

  三是民营企业家群体的产生和中国经济的繁荣的关系。书中讲到什么时间民营企业家集体涌现中国的经济就蓬勃发展,这是很重要的结论。这些重要的结论也都建立在大量的对事实的分析基础上,各方面应该能够达成共识。

  四是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和国企发展的关系。书里专门讲到,实际上在前一段有一些论坛上也有专家讲到这个观点,哪个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哪个地方国有企业也能发展的好;哪个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的好,哪个领域国有企业也能发展的好。二者当然有竞争,但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共存共荣的。我觉得这样一些重要的观点判断,对于我们当前制定政策都非常重要。这也是这本书的又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三,这本书坚持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些重大的建议。这些建议提的非常好,很有针对性。前述各种分析、判断结论本身就是一些重大的建议。同时书中还特别提出了一些专项的重要建议:

  比如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向公众公司、社会公司发展。刚才世锦主任也讲到,要淡化企业的所有制的属性和分类,因为很多企业最后都是混合所有制性质,实际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已经提出来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很多民营企业最后如果走到股份制公司的道路上,你很难说它不是一种带有公有性质的新的探索。我觉得这一个问题是理论界需要进一步认识和回答的问题。

  又如,书中提出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目标,这是第三篇的一个大标题,我想这对当前的政策制定者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性的结论。

  最后,最重要的建议集中在第十章,讲到了如何消灭不公平竞争,真正实现竞争中性,竞争中性背后实际上还是所有制中性,竞争中性的概念中央文件很早已经有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竞争中性这个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里也强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加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里体现就是竞争中性的原则。我觉得这个原则可能比我们讲几十条、上百条的政策都重要。

  民营企业家可能最关注的也是这一条,就是我们到底能不能跟国有经济在一个水平线上开展竞争。这本书讲竞争中性是一个点睛之笔,其中对于目前不平等竞争三个方面的描述、以及三个方面的N种表现都非常准确、实事求是,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确实国有经济占有了过多的资源,同时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与民营经济确实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竞争关系。书里面最后针对这个问题还提了五条建议,讲的都很好,因为时间有限就不展开了。

  最后再讲一个观点,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靠市场化改革来开辟道路,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力军、生力军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提出来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的提出来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在这个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包括中央的一些会议多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成了一个新的热词,也被看成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但是我想强调两点:

  第一,必须要用市场化改革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道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既是一个发展的命题,也是一个改革的命题。因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它的核心特征是创新。催生新质生产能力的三个要素:一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就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来催生新的产业、新的模式、新的动力,这是大家讲的比较多、比较重视的。二是产业深度的转型升级,实现用创新驱动发展来逐步代替传统投资驱动发展的增长模式的转换。三是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这实际上是最重要的一点。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讲的是什么?就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也就是市场化的改革。目前中国市场化改革最滞后、最短板的就是表现在要素市场发育不够,市场化的要素配置范围仍然有限。所谓有一些硬骨头要啃,就是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这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所以你要真是想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需要坚定不移的推动市场化的改革。因为新质生产力本身是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必须要变革与它不相适应的市场关系,就是用市场化的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一个观点。

  另一个观点,必须通过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力军、生力军的作用才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民营经济确实是我们国家最有生机、最有活力、竞争力、创造力的市场主体。中国改革几十年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不是国家的政策、靠的不是国家的投资,靠的是它赖以生存的市场机制,与生俱来的竞争机制,能够实现产权明晰、机制灵活、责权统一,动力机制较强,竞争力、创造力比较高。可以讲中国改革实际上40多年最大的一个成果就是我们在所有制改革方面取得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完全从无到有,把民营经济发展起来。民营经济完全没有国家的投资,只用了30%的矿产资源,40%的金融资源,就创造了50%以上的投资、税收、出口,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成果。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的投资,不能仅靠国家、靠财政、靠国有企业、央企,关键还是要靠民营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和创造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这个问题涉及我们政策的基本点在哪里,工作侧重点在哪里,重点依靠谁?我想真正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这正如你要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你也离不开民营经济。

  另外刚才世锦主任也讲到了民营企业家,讲到了企业家精神。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而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谁?就是人,劳动者。企业家的管理也是高级劳动。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刚才几位专家也都讲了这个意见,我都完全赞成。总之。真正要靠民营企业家的这种积极的具有创造力的因素,新质生产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顺便说一下,确实我对民营企业家一直充满了一种崇敬之情。因为每个民营企业家都不是一帆风顺,都经过无数的磨难、各种打击,没有一个成功创业一路顺利的。这些人具有勇敢坚毅、百折不挠的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确实是值得尊重。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要有高质量的发展、要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真是要坚定不移地依靠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这一点千万不要搞错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各个行政部门的主管同志在确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政策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一点。

  (本文为作者在4月13日“民营经济理论创新研讨暨《中国民营经济论》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