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2024年的经济

发稿时间:2024-01-04 14:06:39
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方向性的重大调整,目的是逆转实际经济运行速度长期低于潜在GDP增速的这一趋势,进而保证完成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2024年的中国经济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工作的部署下,经济预期能否抬升?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如何有力更有效?明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企业家们信心如何?

  值此新旧交替之际,贝壳财经推出年度专题报道“看2024”,携手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学者和企业家,建言中国经济,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与繁荣。

  2023年渐入尾声,回顾这一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需求不足、预期偏弱、隐患仍然较多等多重压力,但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展望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调,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信号?信号的背后中国经济又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围绕这些问题,贝壳财经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2024年大概率是一个调整之年。”李稻葵认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方向性的重大调整,目的是逆转实际经济运行速度长期低于潜在GDP增速的这一趋势,进而保证完成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十多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基本政策思路发生改变

  贝壳财经: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怎样的信号?

  李稻葵: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是过去十多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因为会议的基本政策思路发生了极其重要的改变。此次会议最核心的一句话是“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核心,是硬道理,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很多任务都完不成。

  我反复讲,三年疫情的问题包括2023年的问题是长期问题积攒下来的。目前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还在下滑,最重要的指标是整个物价指数在下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下行。消费者不敢消费、不敢买房子,投资者不愿意投资等。

  时间拉长来看,即使不考虑疫情冲击,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GDP增速呈现单调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33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一下滑速度,到2025年复合增速就会低于4.61%。

  在上述背景下,我认为,此次会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性的会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同时,围绕该观点又提出了很多做法,包括地方政府鼓足干劲,能干多点就多干一点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这些提法是非常及时的。

  整体来看,重大、及时调整方向的目的是要逆转实际经济增速长期低于潜在GDP增速的这一趋势,进而保证完成2035年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根据测算,要想按期基本实现现代化,平均每年中国经济增速要达到4.6%,因此后续稳增长是中国未来工作的常态。

  贝壳财经: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需要注意什么?

  李稻葵:根据我的观察,中国政府体系有较大惯性。会议指出,明年宏观调控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可能地方政府的不少领导干部思维中的惯性还在,不一定能立即理解此次会议精神上的转变。因此,在惯性思维下,基层的想法可能还是经济发展不重要,一定不能乱,一定要保持稳字当头。

  因此,在明年经济工作运行过程中,至少第一个季度甚至上半年,政府推出各种举措的效果还不一定能够体现出来。在这方面我们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要给地方政府一个调整惯性的时间,建议加强宣传,减少整个系统调节的滞后性,减少惯性。

  另外,会议传递的信息是高度概括的,具体采取举措和蓝图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

  比如,一是地方债问题怎么化解?文件仅提及要提高地方政府积极性,但现在地方政府靠自己化债很难,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中央和地方协同一致,相关内容还要进一步探索。

  二是如何协调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巨大的题目,目前中国还有将近40%的人常住农村,同时63%进城务工的人员很多也还未纳入城市生活,这个题目怎么打开,也没有具体的措施,也要进一步探索。

  三是怎样化解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会议提出,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但在工作中如何去落实,还需要相关金融部门深入地去调研并开出具体的解题药方。

  房地产问题解决已有起色,预计陆续会有政策出台

  贝壳财经:如何理解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房地产市场风险?2024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如何?

  李稻葵:由于需求有些饱和,房地产行业正在面临转型。一方面,过去20年,房地产发展太快,人均住房面积每人每年增加1.3平米至1.5平米,截至目前,我国人均住房面积达到约40平米。

  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行业还存在结构问题。目前,一线和超一线等大型城市土地供给有限,四五线城市土地供给充裕,土地供给较多的城市,盖的房子数量也较多。但住房需求是相反的,大型城市人口呈现流入趋势,对房子的需求多,而三四线城市人口总体是流出的,需求没有那么多。

  整体来看,当前房地产影响中国经济最大的一点并不是销售放缓,房地产的销售问题当然也需要解决,比如,不要搞限购,老百姓对买房子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感兴趣了。事实上,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多体现为金融问题。随着近期多个金融部门托举房企融资,房地产行业相关问题的解决有所起色。

  2024年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讲,依旧是一个调整年。具体来看,明年房地产主要的投资地点在一线和准一线城市,这些城市有望逐步放开限购。其中,南昌、西安、长沙等人口流入城市的房地产会得到发展,大规模房企爆雷的情况在明年应该会得以解决。

  同题问答

  贝壳财经:展望2024年,你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预期?

  李稻葵:当前我们已经不能用传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法来预测2024年以及未来的经济,世界经济在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前提下形成了板块化。

  所谓板块化是世界经济以若干政治核心国家为主体形成了若干个内部交往比较紧密,但跨板块之间有较大交易成本的新格局。具体来讲包括以美国经济为核心、以西欧尤其是德国经济为核心和以中国经济为核心的带动着周边东南亚、东亚国家三个板块。

  三个板块经济周期是不同步的,且非常明显。美国经济从目前的经济过热往下走,这个周期明年开始进入下行,明年6月份甚至会开始加息。欧洲以德国为核心,当下的经济非常低迷,预计欧洲明年是一个缓慢上行的态势。

  贝壳财经:你对中国经济2024年发展有何预期?

  李稻葵:根据我的预测,中国明年大概率是一个增长的恢复年,这一点可以基于两个因素来判断。第一,2024年,国际形势对于我国来讲可能会有所改善;第二,调整性的政策还会进一步出台。

  整体来看,明年中国会下大功夫稳增长、去风险。所以,从经济运行强度上讲,明年会是上升的。按照IMF最新预测,中国经济2023年预计将增长5.4%,2024年将增长4.6%,但明年的经济运行强度比今年高很多,因为去年是低基数,今年5.3%是在低基数之上的一个恢复,经济体感不好,而明年将比今年的感受会好一点。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