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王金南:“两山”转化不妨试试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

发稿时间:2023-10-08 09:26:20
来源:光明日报

  【生态聚焦】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谈及如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等。

  在上述要求下,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我认为: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积极推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部署、新路径和新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模式探索初见成效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以下简称“EOD”)模式,即通过统筹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区域开发与持续运营、投融资与项目实施等,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是践行“两山”理念、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渠道、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重要措施。

  对于EOD模式创新,党中央、国务院持鼓励态度。早在2016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要探索环境治理项目与经营开发项目组合开发模式。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鼓励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此后,《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推进EOD模式项目试点,通过市场化、多元化方式,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又提出,继续开展EOD模式试点。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积极推进EOD模式试点工作:一是实施两批共94个试点项目,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在不同领域探索路径、打造标杆;二是建成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1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大金融资金支持力度,提高政策精准性;三是研究制定EOD项目实施导则,指导和规范项目谋划、实施、评估、监督等活动。

  EOD试点工作开展两年以来,各级政府、试点单位、金融机构等积极推进,在融合发展、实施路径、机制政策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58个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授信金额1545.5亿元,发放贷款487.2亿元。

  2.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展露新颜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已走过50年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主的污染末端治理阶段。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污染治理投入纳入企业经营成本,总承包、设备采购成为项目实施的主要模式。在此期间,属于第二产业的环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

  第二阶段是以污水垃圾处理、黑臭水体治理等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阶段。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依靠使用者付费和政府补贴。在此期间,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得到应用推广。2016年,属于第三产业的环保服务业在发展势头上超过环保装备制造业,实现了环保产业升级转型。

  现阶段为第三阶段,是以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为主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阶段。按照“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探索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投入纳入区域开发经营成本。EOD模式顺应了新阶段的这种发展需要,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EOD模式下,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产品供给,关联产业开发经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营收益,能够在项目层面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培育生态产品新产业新业态,这些都是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重要举措。例如,通过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适度发展生态农业、数字经济、精密仪器等环境敏感型产业,打造文旅休闲、医疗康养、经济作物种植等生态环境依赖型产业,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发展光伏、种植养殖与加工等复合型产业等。

  3.开创开发模式与产业发展新局面

  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下,EOD模式有利于充分激发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数智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等举措,可以不断为产业发展赋能,实现生态环境对产业增值溢价最大化。

  如何开创EOD与产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统筹谋划,切实提高EOD项目质量。EOD项目具有内容综合性强、领域跨度大、实施周期长、要素要求高、参与主体多等特点,高质量谋划是EOD项目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应提前介入EOD项目谋划,确保项目方案具备模式要求的符合性、项目内容的可融资性、要素保障的可行性以及产业发展预期效益的可达性。

  二是求真务实,扎实推进EOD项目落地见效。要牢记EOD项目姓“生态”,姓“环境”,推进过程中应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实施单位应充分把握EOD模式实施的核心要义,以打造EOD标杆项目为目标,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推进项目实施。同时,严守政策红线底线,不增加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依法依规推进试点项目落地实施。此外,还应加强与有关机构对接,用好绿色金融工具,促进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三是稳健经营,实现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持续发展。EOD产业收益稳定、有保障,发展稳健、有预期,是项目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应是当地的优势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备,具备进一步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和收益预期佳。希望通过实施EOD项目,各地能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提高保护治理与开发经营效率,大力发展好生态产品第四产业。

  (作者:王金南,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