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企业家精神是最稀缺的资源

发稿时间:2023-06-07 10:13:30
来源: 莫干山研究院作者:贾康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的最高规格来强调企业家作用,点赞与弘扬“企业家精神”。随后,有新华社撰文“让企业家在复兴伟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曾有各方好评如潮的热烈反响。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把“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放在重要地位加以强调,将在企业界催生更加巨大的正能量,鼓舞和动员广大企业家和市场人士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今天搜狐号创作者大会的主题是”生生不息“,要聊聊创作中的长期主义。今天也有很多内容行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到来。那么我想在座的各位,会对我探讨的”企业家精神”这个话题有一些更深刻的感触。

  企业家一词的英文为“entrepreneur”,是从法语中借来的词汇,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当经济学界最初使用“企业家”这个术语时,并没有专指某一类企业的管理人,而是泛指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从事企业活动的能人。按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说法,企业家就是开拓者、创新者,特别是把科学技术发明引入经济生活之中,把经济推向前进的人。汉语语境中,其实一般的企业经理并不能被称为企业家,只有那些敢于创新、勇于坚守、心系社会、业绩不凡的企业领导者,才能称得上是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心智、情怀和才华、技能)的集合。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十分稀缺,非常宝贵。特别杰出的企业家发挥他的企业家作用,体现他的企业家精神,甚至称得上是可遇而不可求,哪怕组织部门专门做多少场企业家培训,希望在里面能产生出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也未必就能如愿。市场竞争中谁能冲出来,真正在前面领跑,往往在人们(包括政府与组织部门)的预测上,是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的。

  我已不止一次强调,企业家是当前中国社会“最稀缺的资源”,没有之一。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而人才里真正尖端的人物是企业家。在中国,要挑选多少个部长都并不难,后面已有一大批后备干部、几层“梯队”;但要培养几个真正特别成功的企业家,谁也拿不出方案来。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企业家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自然而然地冲出来的,创新项目失败率极高,真正能够经受住市场考验的成功企业家,其贡献往往是“正外部性”十分明显,即他们不仅自己的企业办得好,还引领了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

  此外,企业家一定会有个人特色,很多企业家可能“辫子一大把”,要抓他的毛病非常简单,但抓了毛病你却无法找到替代他的人,这可不是简单地选拔干部接班——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角色不是谁都能充当的。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企业家的成长和“企业家精神”的表现,首先是,不仅有勇于创业创新的强烈意识,敢于竞争、试错和承担风险的品质,有胆识、有悟性、有毅力甚至有直觉上的过人之处,还一定要有对于市场和市场机遇的独到的理解和把握。创业创新的企业家涌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会有大量鲜花、掌声、粉丝所拥戴的少数成功者,还要看到更多的探索者、受挫折者和阶段性的乃至最终的失败者。合在一起,他们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社会的宽容与保护。

  从“企业家精神“的彰显中,我们也看到了长期主义的身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经受住环境和市场考验的人,必然是有个人坚守,有长期主义信仰的一类人。

  最后,我愿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学习 “企业家精神”,传承“企业家精神”。也希望看到更多人践行和弘扬稀缺而珍贵的“企业家精神”。

  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