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陆长明:雄安新区住房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发稿时间:2023-03-31 11:16:33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3月26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办,中共吴江区委、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暨‘吴江实践’高层研讨会”在苏州市吴江区召开。本文为河北雄安新区住房管理中心主任陆长明的经验交流内容。

  住房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场景。我汇报交流的题目是《雄安新区住房制度改革探索和实践》。

  雄安新区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6年日夜奋战,雄安新区已经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重要阶段。当前,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雏形初步显现,疏解项目加快落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综合承载能力和聚集吸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强,一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推动住房工作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雄安新区特色、可学可鉴可推广的住房保障新路,是党中央赋予雄安新区的重要使命。

  为什么雄安的住房工作一定要创新呢?归纳起来雄安新区有“四个不同”,决定了必须改革创新。一是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雄安新区白纸一张起步,后发优势显著,没有历史包袱。以往不合理、不理想、想干而干不成、干不了的事,在这里有机会干,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二是城市的战略任务不同。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可疏解到雄安新区等地。这决定着雄安在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上不同于一般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程度更加明显。三是住房供应和保障对象不同。雄安住房主要保障对象三类:第一类来自北京疏解单位的员工;第二类来自全国各地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服务的人才;第三类是为了追求理想到雄安来就业创业的青年人。这三类人员情况不同,在住房方面的主要矛盾不同,诉求也不同。四是承担的历史责任不同。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新引擎,中央对雄安新区要求很高,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建设“妙不可言 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住房工作也必须引领新方向。为此,我们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第一、聚焦服务疏解,构建新型的住房制度体系。安居才能乐业,如何让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住房问题是首要问题。我们围绕疏解单位和引进人才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出台了涵盖住房租赁、住房销售、商业办公用房租售、共用产权住房管理、住房公积金等一揽子政策文件,构建起一套完整可落地的住房政策体系,明确住房保障基本原则、保障对象、住房类型、保障方式等基本问题,具有雄安新区特色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新型住房制度基本形成,受到疏解单位及其员工、各类人才和新市民、青年人的欢迎。

  第二,聚焦职住平衡,打造生态宜居样板。据统计,2021年我国主要城市平均通勤时耗是36分钟,北京、深圳等大城市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跨区域长距离通勤、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亟待解决。雄安新区设立之初,将“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理念贯穿规划建设全过程,优化职住空间布局,探索“职住平衡”短期和长期实现路径,达到一企业一方案、一项目一方案的精准服务。根据疏解节奏和人口导入规模,居住片区建设一般比产业项目提前半年以上交付。坚持建一片、成一片,同步配套商业服务及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的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初步呈现。

  第三,聚焦租购并举,优化多元住房供给。坚持保障基本、兼顾差异,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合理规划建设商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机构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四类住房,满足多层次个性化住房需求。大力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新建片区市场化项目中,配置不低于30%的“只租不售”型住房,提供品质优良、供应充足、租赁关系稳定的租赁住房。继今年1月5日首批人才公寓投运后,3月11日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正式挂牌,1000余套房源全部软装交付、拎包入住,已经筹集到位的近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还将陆续推向市场。销售型住房方面。除市场化商品住房外,雄安新区还在市场化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共有产权住房,面向特定条件的人才供应,购买5年后,个人可增持政府持有部分产权,转化为完全产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提出“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雄安率先落实,实行现房销售、精装交付,所见即所得、交房即交证。这是开先河之举,很多地方长期想干没有干成的,在雄安新区实现了。

  第四,聚焦房住不炒,促进住房市场健康发展。党中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住房政策备受关注。新区坚决不搞大规模商业房地产开发,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构建供需匹配、结构合理、流转有序、支出与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住房供应格局。具体说有三个明确:一是明确保障对象。坚持统筹谋划、分类保障,对疏解单位转移人员和引进人才精准保障,符合条件的可购买一套商品住房或共有产权住房;其他人员主要通过租赁住房解决,推动所有雄安人住有所居。二是明确定价机制。构建了供地、供房与地价、房价联动的“两供两价”机制,市场化项目住房按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方式测算备案价格,引导房价保持在合理区间。定期开展住房租赁市场调查,公布租金参考价和租房指南,提高市场主体积极性和运营水平。三是明确租售同权。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落实“租售同权”,树立“长租即长住、长住即安家”住房消费新理念。

  第五,聚焦数字赋能,提升数字房管能级。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数字中国。住房承载信息量大、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在数字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中应走在前面。雄安新区依托信息化平台和区块链技术,建设以“数字房管”为引擎的“大房管”系统,整合房屋交易、租赁住房、安置住房、保租房、公积金、智慧物业等子系统,推进住房管理工作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实现租房、买房、贷款等各类业务掌上办、一键办,树立数实融合新标杆。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对标国内先进、定位全国领先”思路,打造“租购并举、职住平衡的宜居雄安”中国式现代化雄安住房场景,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做出更多有价值的探索与实践,为雄安新区打造“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典范城市贡献住房力量。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