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龙立华:唐山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城市转型

发稿时间:2020-10-28 14:20:40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20年10月25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内生活力,提升整体竞争力——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在山东省滨州市隆重召开。本文为河北省唐山市委市政府研究室二级调研员、市委改革办二级调研员龙立华的经验交流内容。


尊敬的彭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全国改革同仁、滨州的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十分高兴来到美丽的滨州参加这次研讨会。下面我就按会议安排,把唐山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法向大家进行简要汇报。

  唐山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邻京津,东望东北。地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区域性中心城市。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辖4县、3市、7区、4个开发区(管理区)和一个旅游岛,常住人口796.4万,连续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唐山是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之城。独具冀东特色文化体系,有古长城、清东陵以及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冀东文艺三支花”等一批文化遗产,涌现出了革命先驱李大钊等志士名人。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之城。自1878年兴办开滦煤矿,至今已经走过了140多年历程,曾创造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五个第一”,改革开放创新基因与生俱来。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实体经济庞大、工业基础雄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741家,主营业务收入1.08万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2家。唐山是创造涅槃重生奇迹之城。1976年大地震后,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二十多年快速发展,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崛起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奇迹,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称赞唐山是英雄的城市,唐山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唐山是深化改革开放前沿之城。被国家定为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有20个省级以上经开区、高新区。

  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非常关注、充满深情,6年间2次亲临唐山考察。2010年7月视察唐山时指示唐山“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2016年7月再次亲临唐山时要求唐山“继续按照‘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再接再厉、不懈努力,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使这座英雄城市再创辉煌”。

  唐山牢记总书记嘱托,持续对标对表、不断改革创新、奋力拼搏竞进,这座百年重化工业城市又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9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5.3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92.3%和1.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3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16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17.4%和137.6%。全市工业总量由2427.4亿元提高到3241.3亿元,占全省比重由25.4%提高到28.2%,连续17年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企业由95家增至987家,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2017年,唐山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城市,2018年,唐山获评国家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

  一、聚焦完善区域开放布局,推动全面开放。围绕把唐山建设成为国际综合交通物流的重要枢纽、东北亚地区优质生产要素的聚集区、国际合作交流活动的重要举办地,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是依托港口。强力推动唐山港由传统集疏大港向一流综合贸易大港转型,着力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2019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57亿吨,集装箱运量294.34万标箱,分别是2010年的2.67倍和10.64倍,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全国和世界均居第三位。在新冠肺炎疫情世界蔓延的不利形势下,1—5月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定增长,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二位。其中,5月份逆势增长16.66%。港口功能不断完善,唐山港共建成生产性泊位137个,比2010年增加82个,在山西、内蒙古等地挂牌运营内陆港32个。港口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与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190余个港口通达航线,覆盖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及日韩10个基本港和日本26个偏港;启动21项港口和铁路集疏运体系,以海铁联运为重点的多式联运体系已经形成,2019年11月获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港口贸易不断增强,先后取得粮食、活畜、肉类、废旧物资、木材、水果、整车进口等7类进口口岸资质,中国五矿矿石混配中心投产运营,煤炭、铁矿石、LNG、精品钢材、原油、木材等六大港口物流贸易中心加快推进,成功发布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日韩中蒙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唐山进一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二是做强平台。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2019年8月成功获批,当年新增注册企业314家。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中国(唐山)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9年底,入驻“一基地两区”企业分别达到45家、774家和699家,主营业务收入和交易额分别达到57.1亿元、76.7亿元和176.95亿元。相继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国拉美企业家峰会、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中日韩防灾减灾部长级会议等重大国际国内活动,唐山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三是聚集产业。坚持以产业聚集提质为突破口,优化临港现代工业、高新技术、港口商务等功能区设置,投资639亿元的旭阳15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获得生态环境部批复,投资350亿元的新天LNG项目、投资20亿元的中冶瑞木二期项目加快建设,投资300亿元的富海石化100万吨多种烯烃项目年内开工。2019年,沿海县(区)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22项,完成投资835.11亿元,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超过50%。四是发展“三外”。坚持以开放促招商、兴产业、活贸易。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是2010年的2倍,连续14年位居全省首位,先后吸引松下、爱信、通用、华润、恒天然、达能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跨国公司落户唐山。完成进出口总值106.5亿美元,十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前两位。积极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范围遍及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53个项目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0.18亿美元,占总数的31.2%。河钢唐钢塞尔维亚钢厂项目成为“一带一路”中外友好合作的典范工程。

  二、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动能转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制定《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40条政策实施细则》,推动唐山制造向唐山智造、唐山产品向唐山品牌、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迈进,工业经济总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省首位。一是坚决去,传统产业升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决不允许”要求,集中全力打好去产能硬仗,2013年以来,累计化解炼钢产能5689.8万吨、炼铁产能3280万吨、焦化产能1071.7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2.74%、39.74%、36.7%;2016年以来,去产能涉及到的4.04万名职工均得到妥善安置。钢铁冶炼企业由54家减少至30家,全市钢材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30%,比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等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二是主动调,新兴产业速壮。通过全方位实施“增”的举措,形成了一批有效增长点。2019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1%,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3.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到36.5%。一批传统钢铁企业转投集成电路、装配式建筑、锂电池等新兴产业,一批应急装备等项目快速推进,高铁装备、特种机器人成为京津冀最大产业基地。到今年6月底,全市新三板及以上上市挂牌公司累计达到57家,比2010年增加50家。三是加快转,产业布局走优。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形成25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乐亭建筑支护装备产业集群成为全省“无中生有”标杆。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开发区的内生动力, 2019年2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营业收入15478亿元、税收收入65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0.9倍、15.7倍,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开发区占55%。

  三、聚焦协同融合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打造京津发展第二空间,加速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一是提升城市能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一港双城”战略要求,按照港、产、城融合发展思路,确定年度目标任务,重构城市发展版图。以南湖“城市会客厅”、站西“城市门户区”、唐山花海“城市后花园”、老交大老火车站“文脉传承地”和国丰“钢铁退城样板区”等重点片区建设拓展主城区城市空间,以融合联动思维把曹妃甸建成国际化、现代化滨海新城,城市发展驶入布局优化、产业升级、价值提升的快车道。二是承接京津项目。全市共实施涉及与京津合作亿元以上项目498项,总投资3904.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085.7亿元,一大批北京战略性项目相继落地。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建立京津冀钢铁联盟(迁安)协同创新研究院,引进成果42项。京冀曹妃甸、津冀(芦·汉)两大协同发展示范区全面发力,累计实施京津项目306个、总投资2750.4亿元。三是突破公共供给。京秦高速二期、唐廊高速、津秦客专唐山段建成通车,唐曹铁路直达北京动车成功开通,京唐城际铁路提速建设。到今年6月底,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较2010年增长45.9%,高速公路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14公里,其中新增高铁营运里程121公里;不断深化与京津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共建共享,签约教育项目140个,开展合作交流学校300多所,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建成招生;与京津知名医院开展合作项目110个,京津异地就医费用实现医保直接结算。四是持续改善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生态唐山建设。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54,较2013年下降41.61%;PM2.5平均浓度54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51.79%;重度污染以上天数11天,比2013年减少70天。今年6月底唐钢、唐银等企业实现分步退城搬迁关停。实施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投资130亿元的107个水利项目加快推进,市域国省考核的9个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率均达到100%。全市建成绿色通道833公里,其中投资2.2亿元建成70公里唐曹高速生态廊道,超级绿道成为唐山的一个新名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唐山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33458工作思路(即:加快“三个努力建成”步伐,推进“三个走在前列”,发挥港口、区位、资源、产业“四大优势”,抓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乡村全面振兴、“一港双城”建设、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五件大事”,坚定不移推动向海、创新、协同、绿色、融合、统筹、共享、安全八个发展),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沿海城市,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担重任、挑大梁。到2020年年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5亿元,均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万元,分别增长7%和7.5%,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到2022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确立,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6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7%左右,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1亿美元,进出口总值达到1000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2万元和2.36万元,“三个努力建成”取得阶段成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枢纽、先进制造业大市和世界级城市群支撑地。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8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亿美元,进出口总值达到1200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4万元和2.9万元,基本实现“三个努力建成”。

  尊敬的彭会长、孔司长、潘社长、张秘书长,各位专家、全国改革同仁,尤其滨州的领导同志们,唐山涅槃重生是人间奇迹,唐山今天发展靠同舟共济!我们真诚的希望并邀请大家多到唐山走走看看,唐山一定会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感觉!

  谢谢!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