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孔泾源:以市场化改革破解新旧动能转换瓶颈的滨州样本解读

发稿时间:2020-10-28 10:56:01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20年10月25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内生活力,提升整体竞争力——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在山东省滨州市隆重召开。本文为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孔泾源的演讲内容。

  上午听了各位专家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分析,下午听了张延廷秘书长介绍滨州的做法和实践经验,感受很深。我们研究地方改革案例,主要是为了继续弘扬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地方和基层来创新实践,国家层面来进行经验总结推广,同时完成顶层设计,深化改革。

  首先,我们要看一看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全球化经济,它期待所有产品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每一个人都应当是潜在的客户。所以,探讨地方经济改革实践离不开宏观经济背景。

  一、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影响我们发展宏观层面的因素,也就是宏观经济与地区发展的供给侧变革

  这些变革大家耳熟能详。第一,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中国既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人口大国,14亿人吃饭穿衣非常重要,基本农田18亿亩不能动。但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东部地区,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了55%的开发红线,在一些三角洲地区几乎看不到农田的存在,建设用地也极其紧张。从这个意义上讲,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是很大问题。

  第二,自然资源逐渐稀缺。因为我国是实业为主的经济体,我们消耗的资源能源远远超过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体系,所以资源枯竭是我们面临很大的问题,并且这个态势正在加剧。

  第三,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今天上午有一位专家讲,2012年对中国来说是劳动力供给上的拐点,因为这一年15岁到59岁的劳动力供给出现了下降的拐点,也就是刘易斯拐点。这时候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已高于周边国家,当然更高于非洲国家。所以我国一些劳动密集产业向外转移,甚至向非洲转移,这一点不奇怪。如果我们继续搞三去一降一补,今天肯定竞争不过埃塞俄比亚。

  第四,生态环境亟待修复。北京因雾霾的压力很大,给周边地区城市造成了加快推进环保,推动技能产业发展业带来了压力,这也是不可逆的。

  第五,难以消化的库存产能。我们继续延续早期发展模式,市场空间衰弱,难以消化过剩产能,只能供给侧的改革。这一市场变化已经不是过去周期型的或者发展要素型的,而是长期型结构型的变化。首先从改革开放初期或者之前的短缺经济,过渡到现在的买方市场,产品质量不好,或者不符合要求,或者没有特色,人们不买,价格决定已经不再取决于供给侧了。第二我们去年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今年即使有疫情变化也在一万元以上,收入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过去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因此需要转型升级,或者需要高质量发展。尽管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很大,几乎包含了人类发展的所有阶段,还有发展和成长的空间,但是面对新一代技术革命乃至产业变迁,新基建已经提上日程,一些传统产业、传统行业在新技术新业态面前日渐箫条。比如,现在的百货商场被电子商务打得一塌糊涂,中小金融门店,包括大银行的营业网点,面对互联网金融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此外,我们已由过去的数量规模型保障,逐步向绿色安全型的选择转变。过去我们吃饭穿衣,尤其是吃东西,能吃饱就不错了,今天考虑则是不是有机产品,质量如何,是不是安全。

  第六,高质量发展的体制环境问题,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40年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过去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决定型转变。市场决定型、优胜劣汰是自然的过程,技术由简单到复杂也是客观事实。此外,政府职能也由过去的干预管制型向服务便利型转变。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们管理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刚才张秘书长介绍滨州现代管理给我们很多启发。这些工业变化还都是表层现象,最关键是我们的治理模式,尽管目前还有很多等级管制特征,我们已经开始向市场中性转变。大家知道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平等保护产权的决定,就提出了产权中性、产权平等的创业创新氛围。竞争中性几乎已经成共识。政府管制层面,我们强调准入性对外来资本都实行管制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市场中性,不再简单是经济成分、企业形态高低贵贱优劣的区分。如果有这种区分,必须是市场主体优胜劣汰的成果,而不是人为价值理念的决定。所以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判断哪些地区在市场中性,或者产权平等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做得更好。事实证明,哪里民营比重越高哪里经济越发达,政府必须做好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讨论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与之相适应的体制环境。

  二、从滨州实践看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特点和趋势

  总结一个地区经验,无非是把经验总结出来让大家学习推广,另外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检视出来,能够在其他地区落地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滨州推动高质量发展或者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践,不简单是滨州一个地区心血来潮,是由国民经济整个发展阶段和特征决定的。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世界节能减排成为潮流的人类发展变革阶段,从大趋势而言,它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向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德国叫工业4.0,美国叫做工业互联网,我们提出制造业2025,还把美国人吓了一跳。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产业互联网今天已经不是互联网,而是产业物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准。滨州实践把互联网或者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应用到社会治理层面。互联网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乃至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第一个阶段是消费互联网阶段,这个阶段用马云的话来说是买全球卖全球。我建一个互联网销售商务平台,把全国全球产品放上来,向全世界的消费者进行销售。一个“双十一”就能卖多少万亿的产品出去,这是消费互联网的典型特点。它的特点是一网通办,自然路径和必然趋势是向各个领域渗透。向政府管理、政府服务渗透。既可以渗透到现代铝业发展,也可以渗透到草莓种植、黄瓜种植、养殖业。现在哪个国家能把信息物联技术率先应用到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乃至各个领域,那个国家就抢占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机。为什么中国在5G技术上稍微领先半步国际上会那样重视,因为你有可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谈滨州发展,总结滨州高质量发展的经验,首先要从最基础的产业进步、技术进步等方面多总结、多研究。

  滨州有产业基础,有比较优势,五大产业集群都是千亿级以上,对一个地区来说,尤其是地级市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规模了。但是滨州还有很多五大产业集群以外的传统经济,滨州也有优势。但是,滨州怎么用现代信息把各个门类、19个行业、几千个产业门类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改造,进行技术深度融合。从这个角度,滨州作为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在产业物联网建设方面,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已经可以在自己相关,哪怕最低端的产业中实现技术改造,一样抢占工业革命先机。魏桥集团董事长讲铝业是前端产业,而不是落后产业。我一句话总结,“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过去制造生产,是一件一件销售,一件衣服、一件袜子去销售,今天通过物联网,从个性定制到消费可以无缝连接。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技术比较优势要充分调动起来,要适应消费互联网向产业物联网发展的趋势,把滨州各个产业都变成物联网系统,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另外发展市场经济是需要市场的,当前的国际形势变革已经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习总书记最近提出双循环战略,其实中国改革开放就是一个由单循环变成双循环,乃至双循环向比较竞争优势的改革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高质量发展和动能转换必须在一个地区先行试点,获得发展机会,也给我们全国提供经验。

  三、滨州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几个特点

  滨州高质量发展实践我认为由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优化合理布局,深化产业结构。滨州搞了高端产业打造,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打造高端产业技术意见,形成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也在进行传统产业改造。

  第二依托特色产业推动动能转换。其中做大做强,或者推动特色产业转型。比如,打造电商发展新模式,构造“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利用滨海优势来发展海洋经济,这些都是滨州通过动能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开拓人力资源提高创新能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最终是人的发展。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人才的利用上有自己的局限性。尽管现在有逆全球化的趋势,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首先是货物和服务的全球化。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第一位,我们抢占了先机,在服务贸易上我们是短板,需要继续做大做强。第二个阶段是资本和人才的全球化,我们用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政策,花了40年的时间,我们吸引外资的量在发展中国家是最高的。毕竟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有优势。随着我们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我们通过金融资本、通过其他高端制造业资本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人才方面,由于我们的科教共同体观念、体制僵化,现在还固步自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利用人才比例是发达经济体的几十分之一,我们这方面改革开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滨州招商引资,尤其是专门建人才公寓吸引人才,免房租、减房租方式吸引高端人才,这很值得提倡。总结一个地区的经验关键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另外一方面是这个地方是否站在发展桥头前列。从这个意义上讲,滨州市吸引人才抓住了牛鼻子,值得我们总结经验,而且对全国都是有意义。

  第四锐意改革创新,营造体制环境。滨州深化改革体制创新的体制作用在各个领域,很多领域对其他地区有试点示范的作用。

  四、如何广泛推广、推进滨州实践经验

  对如何广泛推广、推进滨州实践经验我讲几点意见:一是根据当前产业发展阶段,以信息互联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

  二是以产业物联网创造地区经济增长点,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链。

  三是以新基建新型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来适应人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的转型。

  四是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能力。

  五是以市场深化改革增强优质要素聚集能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力,包括利用资本市场,包括利用国际人才。

  六是以政府职能的健全和法治环境完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七是我们还要以多面向内,全方位制度开放,来营造大国博弈的新格局。滨州是东部沿海地区,前40年改革开放当中,主要向东开放,得风气之先,得地理之便。但是今天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滨州要全方位开放,包括向西向南开放,“一带一路”是它的具体形式。国家在打通新的战略通道和进行新的生产布局之前,滨州从今天就要考虑自身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在哪里?新路径在哪里?目前我们的中亚铁路、中欧铁路贯通,对改变物流系统,对产业物联网的构造,乃至全球产业链打造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滨州人既要向东开放,也要注意向西向南开放;既要陆海联运,也要通过中亚中欧铁路连接,给自己留出新的商贸战略高地,乃至新的开放通道。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