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法治中国守护公平正义之光

发稿时间:2020-10-19 13:55:12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记者 靳昊

  【回眸“十三五”·知识界访谈】

  法治是凝聚社会人心的“最大公约数”。“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蹄疾步稳、成效斐然。

  5年来,立法、执法、司法等法治领域分别取得了哪些引人注目的进展?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陈甦。

  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记者: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十三五”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请问立法方面都有哪些引人注目的亮点?

  陈甦:“十三五”期间,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化,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新征程。截至2020年8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79件、行政法规600余件、地方性法规1万余件。5年来,立法机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立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及时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加快社会建设和民生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国现行宪法完成了第5次修改。此次修宪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完善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和国家领导体制,确立国家监察制度,是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十三五”期间,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迈出新步伐,健全宪法宣誓制度、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等一系列有力举措,让宪法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得到彰显。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展开的大背景下,中国民法典应运而生。中国进入新时代,才有中国民法典。这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立法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法制史乃至世界法制史上的重大事件。从此在世界民法典之林,中国民法典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充沛的时代精神、科学的规范设计、严谨的结构体系、精准的话语表达而独树一帜,并将弘扬久远。

  行政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记者:行政机关与老百姓打交道最为密切,老百姓对依法行政的感知最为突出。请问“十三五”期间,在法治政府创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甦: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将行政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各项工作实现全面突破、取得重大进展,有权不可任性成为普遍共识。

  为了树立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先进标杆,进一步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找差距、补短板、激发内生动力,自2019年7月起,中央依法治国办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树立了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标杆和样板。

  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相适应,把新发展理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进程,是“十三五”期间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时代特征。比如,山西省右玉县以“右玉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两大关键支点,将生态法治建设作为基本路径,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美化家园、以绿色引领发展、以绿色凝心聚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被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司法公正更加可感可触

  记者: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十三五”以来,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司法公开公正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强化司法这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任何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司法权也需要关进制度的笼子。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要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十三五”期间,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成为司法工作的重要价值取向。各级司法机关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不断加大对案件的复查、甄别力度,依法纠正了聂树斌案等系列重大冤假错案,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

  公平正义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司法公开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比如,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站。2020年8月3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文书总量突破1亿份,访问总量近480亿次,充分展现了推进司法公开的力度和成效。

  法治信仰不断深入人心

  记者: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根基。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强化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十三五”期间做了哪些工作?

  陈甦:“十三五”期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扎实推进。今年恰逢“七五普法”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断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整体而言,法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日益成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法律规定逐渐从纸面走入生活,各项权利日益从制度走向现实。

  “十三五”期间,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不断成熟,自上而下的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普遍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全社会自觉尊崇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氛围正在形成。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