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揭牌

发稿时间:2020-10-19 11:22:29

  2020年10月13日上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举行“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揭牌仪式。仪式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院长潘治宏主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名誉院长彭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赵艾,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孔泾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专家汪玉凯,国家发改委体改司试点处副处长张小军等出席仪式并为研究院揭牌。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企业室主任、研究员刘现伟,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谭智心,浙江省丽水市委改革办<跑改办>常务副主任王国锋,山东省淄博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二级调研员李卫,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全体人员参加揭牌仪式。

  潘治宏在介绍研究院成立背景时指出,作为国内唯一承担改革研究和宣传任务的国家级期刊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于2016年成立“地方改革创新研究中心”。“中心”工作定位是“深入研究地方改革创新实践,为改革决策、改革实践提供参考样本”,推进地方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几年来,“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直接领导下,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理论、政策、实践”三个维度相结合,开展了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调研、课题研究、研讨会、地方改革创新实践第三方评估等工作,深入研究、总结地方改革创新实践的成绩与问题,提出理性、建设性政策建议,助推新时代地方全面深化改革进程。

  潘治宏指出,为适应新时代研究、推广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使命要求,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团结、凝聚改革研究、改革实践力量,更好发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案例调研—课题研究—研讨会—改革培训—成果出版”的全方位、系统性研究、推广地方改革实践的智库性平台作用,顺应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决定在“地方改革创新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调研部主任、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贾存斗在汇报研究院筹备历程时表示,“地方改革创新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不仅是名称的转变,而是“研究、宣传改革”国家级期刊社服务新时代改革再出发使命与内涵的一次提升。“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的揭牌,标志着杂志社智库型媒体建设雏形的初步形成,也是杂志社深化研究型媒体转型的新开端与新起点。

  王国峰代表中共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丽水市市长吴晓东对研究院揭牌表示诚挚祝贺。王国锋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致力于地方改革创新实践,协助各地解决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阻力和难题,积极总结和推广基层探索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了良好的改革舆论宣传氛围。近年来,丽水市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结成了“改革使命共同体”。双方共同推动为未来丽水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和精准指导,为全国高质量绿色发展打造更多改革样板。

  李卫代表淄博市委改革办向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李卫表示,“中心”成立以来,淄博市既是“中心”快速发展的亲历者、建设者,也是“中心”创建发展的受益者、受教者。他认为“”研究院”的成立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从“中心”到研究院是定位与格局的提升。希望研究院聚焦中央和国家各部委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建言献策、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的重要功能。二是从“中心”到研究院是从深度到广度的拓展。希望研究院聚焦地方改革面临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加大创新实践力度,为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多的现实解决方案。三是从“中心”到研究院是实践与担当的积淀。希望研究院能够成为助推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平台。

  刘现伟在发言中表示,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管理研究所是杂志社的兄弟单位,双方业务交叉或者是合作的领域深度非常广。他近年来参加了杂志社组织的湖南长沙市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性评估研究,唐山新旧功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江阴市集成改革研究等项目,这些基层改革的研究成果最后都出版了,在舆论界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刘现伟表示,“中心”基础上成立研究院,平台更大了,下一步,将继续发挥部委智库资源的优势,深度参与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谭智心在发言中表示,做农业农村改革研究时有重要的经验,即,一定要注重地方基层改革创新的实践,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因此,研究院的成立是很好遵循农村改革的经验,尊重基层创造的表现。很多农村政策并不是上层顶层设计出来的,而是地方的创新实践探索出来的。研究院不仅提供了对地方改革创新研究的平台,为地方改革经验的提升、总结、升华,为观察农村改革的走向提供很好的研究视角或者是窗口,而且为地方改革实践和上下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渠道。谭智心表示,未来将继续与研究院有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为中国农村改革进程和农村改革提供更好的研究成果。

  汪玉凯指出,研究院成立非常有意义,表现为三点:一是杂志社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地方改革创新研究,现在成立了研究院,实至名归。二是改革目前面临四大挑战:改革外部环境的挑战;改革内部动力发展不足的挑战;经济发展下行的压力挑战;传统的惯性、惰性让改革面临非常艰难的挑战。这么多的改革挑战,未来如何改,这是压力,也充分说明研究院未来的任务任重道远;三是中国改革的活力主要在基层。近年来杂志社“中心”开展的丽水、淄博、徐州等地的好多改革创新经验都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放大。因此,研究院的未来可期。

  长期参与、指导杂志社研究工作的孔泾源对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研究院今天还是小树,也许明天就长成了参天大树。近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在彭森会长的领导下,通过研究中心的成立,奠基、提高、转型,路越走越好。

  孔泾源表示,以前的“中心”到今天的研究院,可能在一定阶段、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是记录、观察改革。未来,研究院要从这个阶段过渡到研究、解析改革。为什么?中国改革有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从基层局部草根的改革实验,甚至冒着风险,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着世界格局。今天的改革显然已不同此前,从这个角度讲,研究院作为研究机构不再是一般的松散式的研究团体或者研究中心。由松散型的研究团体到实体性的研究机构是一个跳跃,一个跨越,也是一个飞跃。在这个飞跃过程中,要进行方方面面的建设,关键要有凝聚力。而凝聚力是要有自己突出的特色和追求。

  孔泾源殷切希望,未来,要用适当的方法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规律性内核变成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动力、方法乃至形而上的规律指引,如果做到这一点,研究院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大潮中,在我们民族发展史上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艾对研究院成立表示祝贺的同时指出,研究院成立具有几方面的意义。一、研究院成立对杂志社是标志性事件,同时对研究会也是标志性事件。研究院不仅仅是挂牌,改名字,实际上表明杂志社由简单宣传改革、介绍改革的阵地平台,深化到深度思考理论研究的改革智库。二、研究院成立天时、地利、人和,恰逢其时。为什么?一是中国改革发展现在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大会之际研究院挂牌,时机选的恰逢其时。二是现在我们即将迈入“十四五”的门槛,各个方面都在研究“十四五”规划,毫无疑问,改革开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院大有作为。三是现在国内正在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两个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怎么构建这个新发展格局,强大动力总书记在9月1日15次深改委会讲了,是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现在在29号文件里头提的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在目前成立研究院选的机会非常好。四是改革里面有三对关系,概括起来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内和国外的关系,其中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非常关键。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更好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地方积极性如果发挥不好,市场化改革就没法往前走。只有通过地方的改革创新,中央的大政方针才能真正的落地,才能真正推动改革的升华和开放的升华。所以,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至关重要的内容。因此,研究院成立的恰逢其时。

  赵艾希望研究院能够三新、三高。三新就是在新时代:一是充分展示新风貌;二是在原来中心的基础上做出新贡献;三是不断上新台阶。三高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来做好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成功推动杂志社由媒体平台向智库型平台转型,而且要成为转型的示范样本。

  彭森代表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对研究院成立表示衷心祝贺。他深情回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都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到目前,杂志社发展成为研究会的一个重要阵地,成为改革领域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全国改革战线,包括各级政府机关取得了很好的影响,很不容易。他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工作以后就讲,杂志社不能仅仅安于现状,被动出一些改革经验,一些理论观点,应该深入到实践中去,努力转型成为研究型机构,智库型媒体。

  彭森充分肯定了杂志社近年来的工作。他指出,近年来,杂志社依托地方改革创新研究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召开了多次地方经验的研讨会、交流会、新闻发布会,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济宁、唐山、衡水、淄博、连云港、徐州、江阴、海门、丽水、长沙、长春等遍布全中国,他自己不知道参加多少次了。杂志社确实从地方改革实践中汲取了营养,总结了经验,为全国改革大局服务,为地方政府服务。

  彭森指出,建立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确实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去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但是,怎么样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的改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直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特别是新时期改革动力不足,这是很大的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动员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要打破过去的一些传统思维定势,能够寻求一些新的突破。突破在哪里?今年4月5月连续出台了9号文件10号文件,7月到9月又分别推出海南自贸港实施方案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这反映了什么问题?9号文件10号文件要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海南自贸港建设和深圳示范区建设反映了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也要做些调整。这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再出发非常重要的一个重大举措。小平同志讲,允许改革犯错误,不允许不改革,鼓励地方大胆闯、大胆试,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之前讲到改革时也讲到了怎么处理好中央地方的关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一些差别化的改革实验和创新。这些都提出来了。杂志社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在这个时间宣告成立,确实承担了一些新的使命。未来,研究院不仅仅要关注深圳的创新经验,还要关注长期联系的20多个省的上百个城市,通过调研、通过交流,发现更好的一些案例,鼓励地方开展差别化的改革创新。彭森最后指出,杂志社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希望研究院能够开辟新的局面,工作能够做得更好。杂志社有了新的机遇,要上新的台阶,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做出新的贡献。

  (供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