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尹忠善:以红色传承助推现代治理的井冈山实践

发稿时间:2020-09-28 10:22:27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20年9月18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暨市域社会治理丽水实践研讨会”在浙江省丽水市举行。本文为江西省井冈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尹忠善的经验交流演讲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在此,受中共井冈山市委委托,谨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对井冈山的支持帮助和丽水市委、市政府的悉心安排表示由衷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一直以来,以其辉煌灿烂的革命历史和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而广为人知,素有“革命摇篮”“绿色宝库”“天然氧吧”之称。建国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先后设立井冈山特别区、省辖井冈山管理局、井冈山县、井冈山市,现辖15个乡镇、街道,125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8.8万人,国土面积1462.4平方公里。

  近年来,井冈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探索创新“红色治理法”,走出了一条以红色传承助推现代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荣获2019中国改革年度优秀案例,新华社(内参)、长安杂志、江西日报、法制日报、新法制报等各级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多年来,公众安全感稳居全省前列,2010年-2019年连续10年排名全省前三,2015年-2018年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先后5次蝉联全省平安创建最高荣誉“平安杯”,最近四年连续获评全国信访“三无”县。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汇报井冈山红色治理的实践探索:

  一、为什么提出

  “红色治理法”,核心在“红色”二字,路径和目标就是传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它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

  (一)从历史维度——井冈山是一座革命摇篮之山。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群众路线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重要发源地和实践地。在这片红土地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践行初心誓言的生动实践,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特色道路,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社会治理文章的“传家宝”。

  (二)从现实维度——井冈山又是一座红色教育之山。作为国家红色传承教育基地,“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管理体系”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审,第一个获得质量管理体系和培训管理体系“双认证”。2019年,红色教育培训将近8000期,培训学员52.28万人,年均增长41.88%,培训学员多、维稳压力大,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再加上井冈山山区广阔、人员分散,景区市区、情况各异,管理难度大,探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途径,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三)从地位维度——井冈山还是一座初心使命之山。地位特殊、作用特殊、影响特殊,社会各级各界对这座山都有着特殊的期待,每年来山视察考察的省部级以上领导就达千人次以上。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上井冈山视察时,深情地叮嘱井冈老区人民“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并赋予井冈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第一次提出“不忘初心”的理论;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对江西工作提出“两个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其中一个推进就是“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为我们答好“平安之考”,运用红色传承助推现代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用什么实践

  井冈山“红色治理法”,就是以弘扬井冈山精神为主线,立足“红色”优势,发挥“五红五治”融合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一,政治上,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红色治理合力。“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新时代,我们坚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红色治理合力。一方面,强化政治引领,借鉴井冈山斗争时期开展边界整党、创办军官教导队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全力打造“励警室”“荣誉室”等红色教育阵地,定期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色讲座、组织红色培训等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党员干部入职、入党、调动、晋升、退休等人生重要转折点,强化教育引导,系好“第一粒扣子”,涌现出全国“任长霞”式公安局长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就在昨天,中央文明办隆重发布2020年“中国好人榜”,井冈山“抗疫父子兵”公安干警王思博父子光荣上榜。一方面,加强基层党建,发扬井冈山斗争时期“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大力实施“党建+红色治理”项目建设,将全社会各类治理主体全部纳入党组织架构,在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打造“红色讲习所”、实施“红色工匠”工程,党员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凝聚各方力量齐心共创平安井冈,实现了党组织“一呼百应”,群众呼声“有求必应”。

  第二,德治上,激活红色细胞,提升红色治理内力。红色细胞是人体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媒介,同时还极具免疫功能。在新时代,我们传承革命精神,用井冈山斗争培育出的革命精神、涌现出的英雄模范和榜样事迹来激活红色细胞。一方面,深入挖掘优良传统和红色文化。大型实景千人演出剧《井冈山》长演不衰,既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又宣传推介井冈山,让人深受教育和启迪。“红歌大家唱”系列活动、《红军哥》等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小戏、以红色歌谣为主的广场健身舞、红色主题展览、红色书屋、红色阅读活动以及AR+VR技术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红色历史,让红色文化作为激活每一个细胞的“引爆点”,涵养提升干部群众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一方面,着力强化德治约束和典型带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健全完善市、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组建红白理事会、乡贤议事会,引导群众摒弃大操大办婚丧喜庆、高价彩礼等不良习俗。同时,广泛宣传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井冈好人”“身边好人”“乡贤能人”等创建评选表彰推荐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如今,红色哺育下的井冈老区人民广泛、自发地参与到红色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自觉维护和谐稳定,为平安井冈山积极添墨增彩。

  第三,法治上,打造红色堡垒,增强红色治理定力。堡垒是作战中攻防的重要支撑点。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先辈们探索出台《井冈山土地法》、红四军布告、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等一系列法令法规,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的治理实践中,我们更为注重法治保障作用,着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一是“点”上发力。深入开展“无毒社区、民主法治、枫桥式派出所”等示范创建活动,成立了全省首个生态旅游法庭,茨坪派出所荣获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积极创建了菖蒲、拿山、茅坪等“民主法治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二是“线”上延伸。以平安景区示范创建为抓手,大力开展扫黑除恶“5+4”治乱专项行动,规范整顿红色培训行业秩序,搭建完善旅游诉讼服务平台,净化社会风气,营造“向好向善、知行合一”的纯净社会环境,实现了全市95%的小区和100%的景区景点刑事案件连续10年“零”发案。三是“面”上推进。坚持全域普法,定期开展线上乡村法律联合大讲堂活动,实施“法律七进、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和“一村一组一户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力营造全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良好氛围。我市对越参战退伍军人朱求安同志与身边战友共同约定,我们井冈山退役军人,绝不添乱,绝不集会,绝不上访。充分彰显了井冈山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忠诚本色。

  第四,智治上,筑牢红色防线,激发红色治理动力。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将情报信息置于重中之重,每到一地必先收集报纸舆情,层层设立递步哨,精心开辟地下交通线,构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我们承继先辈智慧,顺应新时代“互联网+”新要求,举全山之力搭建智能防线。一方面,精准布控天网地网“情报站”。克服财政收入刚突破十亿元的窘境,毅然作出了“像支持教育科技一样同等支持市域社会治理”的决定,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圆满完成6期“天网工程”,积极布建电子围栏、WIFI特征采集点和边界治安智能检查站,全面推行全科化网格管理,实行“四定三包”“三点一线”巡控模式,有效提升防控效率。如今的井冈山,市容整洁、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夜间出行安全感居全省首位,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被广大游客和市民由衷地誉为最具安全感的地方。一方面,健全完善基层治理“大平台”。推动基层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法律服务中心资源,实现平台“三合一”,全市124个行政村全覆盖设立综治室,成立了298个治安调解理事会,真正做到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井冈山公安局治安巡防大队,始终坚持奋战在服务群众、调处纠纷、惩治犯罪第一线,好人好事、先进典型“井喷”涌现,十年来收到锦旗3000余面,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第五,自治上,建设红色家园,焕发红色治理活力。井冈山斗争时期,各级苏维埃政府正是借助赤卫队、妇委会、暴动队、少年先锋队、儿童团等群众武装的支撑,才使“边界的红旗始终不倒”,成为边界革命志士的“精神家园”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新时代,我们推进红色治理,同样依托于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红色家园。一方面,践行群众路线。大力推进“三同五大”工作,全面推行“民警个个都是110、群众个个都是治安员”的警民联防工作法,建立健全全员联动机制,不断密切警民联系。创新推出“指尖上的派出所”“警民小栈”等工作模式,推行“一村一群,一群七员”(七员,即派出所责任警员、户籍员、交通警员、巡防员、宣传员、乡镇驻村员、村委会成员)微信工作法,建立公安微信群506个,真正架构起了一条群防群治、服务群众“线上高速路”。一方面,创新自治活动。借鉴发展“枫桥经验”,在每个镇村建立一支维稳专业队,因地制宜设立“群众说事站”“圩场说事室”“祠堂说事点”,推广组建“五老”金牌调解室,发展壮大“红袖章”义务巡防队,创新优化“五彩志愿服务”,引导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综治长城”。

  有什么启示

  井冈山以红色治理助推平安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带来了党风、政风、民风和干群警民关系的新变化。随着实践探索的深入,我们的认知和体会也愈加深刻。

  (一)党的领导是最坚强的指引。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我们在推进红色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注重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引领群众共同投身平安建设。正是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红色治理的触角才能遍布全山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领域,红色治理改革的红利才能惠及每一位群众。如今,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广大群众,维护全山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已成为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红色传承是最特色的亮点。井冈山这块特殊的红土地,浸润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不仅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更传承了“思想建党、社会调查、一心为民、支部建在连上、严明纪律”等一系列重要实践。多年来,我们从传承中汲取力量,在发展中践行初心,在服务中彰显情怀,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仗,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创新型县(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特别是2017年2月,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三)改革创新是最有效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井冈山在推进过程中,特别注重“微创新”、“微改革”的撬动作用,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力,积跬步以致千里。所推行的“一村一群,一群七员”微信工作法、成立全省首个生态旅游法庭、因地制宜设立“群众说事站”“圩场说事室”“祠堂说事点”等等,正是不断创新红色治理,我们才能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等众多殊荣。

  (四)群众路线是最关键的法宝。我们始终认为,服务是最好的治理。正是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基,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三同五大”工作、构建“一分钟法律服务圈”等有力举措,有效实现了“同心同德同力、共建共治共享”。实践证明,只有让服务真正落实到基层、让服务不留死角、让服务深入人心、让服务产生效应,实现职能部门服务“横向到边”,群众参与服务“纵向到底”,社会治理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巍巍井冈山,悠悠红色情。90多年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培育出薪火相传的井冈山精神;9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视察时提出的“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重要指示,在以红色传承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做了一点探索,但还远远不够。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还很艰巨,这也是我们今天汇聚一起研讨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这已不仅仅是需要井冈山深入探讨实践,更是需要全国各地齐心协力来完成的一项历史使命。为此,我谨代表井冈山管理局、市委、市政府和19万井冈儿女诚挚邀请大家来井冈山交流指导,恳切期盼你们继续大力支持和帮助,衷心祝愿您们阖家安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