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党国英: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面临的挑战与路径选择

发稿时间:2020-09-21 18:25:49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20年9月18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暨市域社会治理丽水实践研讨会”在浙江省丽水市举行。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乡村公共服务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党国英的主题演讲内容,未经本人审核。


尊敬的彭主任、胡书记、吴市长、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这样一个会。对丽水的改革我非常赞成前面几位参加过课题研究的同志讲的观点。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路径选择》。我讲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讲到乡村治理,现在政府要为人民服务,我们把总的要求具体化后,拿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治理或者改革做得好不好?我觉得有三方面:一是要有效率;二是要有平等,平等的程度要改善;三是社会稳定,或者再加一个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标准。

  第二,我们推动乡村治理很多年,确实有了很好的成效,推动乡村治理积极因素有哪些方面?我列了九条: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对于乡村治理意义特别重大;二是经济活动市场化对乡村治理有积极意义。有学者认为搞了市场经济把社会根基毁掉了,世风日下,人际关系恶化,我的看法完全相反。浙江是国内商业文化氛围最好的一个省,同时社会治理也比较好。为什么丽水市的老百姓能在政府广场台阶上跳舞,是因为心理的平等意识。他们心里知道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就是商业文明的氛围。这点也是影响社会治理的因素,但恰恰被人们忽视了;三是社会交往的货币化有积极意义;四是政府放权促进乡村治理;五是专业农民发育有利于社会治理;六是基层社会单位的大小尺度合理化。举个例子,某个省市落实中央政策的确权办证困难重重,最后市领导在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改革治理的单元化小,化到农村小组单元,一下把问题解决了;七是所有权关系财产属性相匹配;八是政经分开。村民经济组织和公共服务组织分开对效率、平等、稳定是有好处的;九是城市化带来的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城市化对乡村公共服务好还是不好?我认为有好处。浙江一位领导同志说,浙江的农业发展要学习欧洲的荷兰。为什么?他说荷兰最重要的特点是大约三万多平方公里国土有400多座城市,城市分布比较均匀,平均一个城市的半径不超过10公里,城市化率几乎100%。虽然荷兰很多地方道路很差,但每个乡村都能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

  第三,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难题有哪些?我认为有五个方面要认真反思:一是城乡区划制度存在缺陷;二是城乡社会治理二元结构尚未打破,要素市场未统一;三是政经分开不彻底,在行政村与村小组层次上基本上未打破;四是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与“可拥有”关系没有处理好,甚至没有弄清。长三角某省的一位村书记说,他们修的路被别人偷走了。路怎么被人偷走了,他的理由之一是这个路不应该修;五是“刚性贫困人口”如何安置引导是个大问题。

  我非常赞同十九届四中全会讲的市域社会治理改革,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农村经济体制要创新,同时我也认为公共服务投资一定要讲“可及性”,城乡区划和农村居民点的设置也要讲究经济规律。

  谢谢!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