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性开放提振民营经济

发稿时间:2020-08-03 14:56:39
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孔泾源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司长孔泾源在北京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与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0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出,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性开放提振民营经济。以下为主要观点: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正在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幻,我国势必以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和推动高质量、绿色化发展为支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在三次产业层面,建设绿色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本、产品质量和科技研发强国;在基础设施层面,建设交通路网、航空航天、海洋航运、信息网络和水利渠网强国;在社会人文层面,建设文化教育、健康体育、平衡发展、绿色生态、民主法治和安全防务强国。新时期,民营企业不能因循守旧或抱残守缺,应当适应新的产业革命趋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相关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商机和位置。

  应对国际挑战,国家战略重点会有调整,但在经济领域,无论是发展战略还是改革开放政策,仍然是可以预期的。

  在发展战略方面,坚持内需立国原则,锻造完整产业链体系,提速产业互联网发展,发展数字智能经济,优化城乡社会结构,深耕绿色生态经济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政策乃至战略选择,其中许多领域,民营经济都有发展潜力和优势。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创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发展的体制环境,激活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共同携手抢占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历史先机。创新效率与公平均衡协调和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央地政府的改革动力和治理能力。

  实行制度性开放,要求我们旗帜鲜明地高举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经济全球化旗帜,适应、推动国际商务规则、标准和制度创新,大力推进国内自贸区和国际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适时调整国际贸易投资政策和对外开放战略,将国内西部开发和向西、向南开放结合起来,尽快打通新的陆海贸易通道和重要战略通道,形成稳定的贸易投资关系和国际经济秩序;针对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的特性,有侧重、有选择地确立双向开放重点,建立互利共赢的双边多边开放机制;保障产业链衔接和可持续,承接或留住部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外资企业;在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基础上,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各领域开放,以竞争促创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进多元经济外交,密切经济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