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感念马洪同志的提携

发稿时间:2020-07-15 13:57:19

  马洪主任对年轻人的重视、培养,我至今非常感激。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大家都在讲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如何好。当时我在国家经委企业局工作,不久又调到中国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听到许多企业领导反映他们遇到的问题,感到国家有所有权企业只有经营权,这种“两权分离”理论指导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有局限性。“两权分离”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老板不当经理了,让职业经理人当经理。但是老板在企业内,是企业内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我们则是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国家在企业之外,所以造成很多的问题,例如企业自有资金的归属,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的相互制约等等。

  我从马克思《资本论》关于商品两重性的分析推导,认为国有企业,当时还叫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企业本身也是商品,它也是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综合,正如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可以分离一样,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也可以分离。以“两种所有权的分离”指导企业改革,国家侧重全民资产的价值形态,而实物形态所有权赋予企业,从理论上说,更有利于政企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独立主体。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国家从管企业转为重点管资本,但企业不是资本吗?还是按马克思说的,资本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更准确一些。

  但是1984、1985年的时候,十二届三中全会文件刚发表,大家都在讲“两权分离”好,我提“两权分离”有理论局限性,内部开会也没有回应,有的人还批评我。没有杂志报纸能发表这种文章。

  记得是1986年,中国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和经济日报合办《中国企业家》杂志,我当时是研究会的副秘书长,让我为名誉会长起草《中国企业家》发刊词,我顺带把自己关于企业改革理论的探讨文章也推荐给杂志社了。

  文章发表在一个刚问世的非主流经济学刊物上,没想到马洪主任看到了,他打电话给当时经济日报的副总编辑张沛,说这篇文章提到企业改革可以实行两种所有权的分离,国家主要管价值形态,在这个基础之上国有资本的价值形态可以往民营企业投,竞争性的全民企业可以接受国家的钱,可以接受民间的钱,外资的钱,形成混合所有制,国家设立投资公司等等,写文章的人是谁啊?张沛说是个年轻人,马洪说文章有新意。经张沛同志转达马老的看法,引起当时国家经委负责企业改革领导的重视,袁宝华主任、张彦宁副主任、沙叶秘书长(曾任企业局局长)、企业局的王继勃副局长等,在不同场合提到我的观点,认为可以进一步探讨“两权分离”理论。后来《改革》、《经济参考》、《企业管理》等先后发表了我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章。1987年国家经委成立高级职称评委会,选一个年轻人,我那时候连中级职称都没有,直接进了高级职称评委会。我想,如果没有马老最初的提携,我不可能直接进入高级职称评委会,同时被授予高级职称。这件事大大提升了我对经济理论研究的信心,对我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之前到处碰壁,缺乏自信。尽管我没有缘分直接向马老请教,但马洪同志的纪念会我要来,表达我多年埋在心底的感激之情。

  回想80年代那个时期,对经济理论的探讨相当宽容,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央文件刚定下来,作为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年轻人,我对文件中“两权分离”理论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这一理论有局限性,包括当时被推崇的东欧国有企业改革也有局限性,而马老当时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根本不认识我,能够从一个很不起眼的杂志上发现我,当时国家经委的一些老领导,不戴帽子、不打棍子,还鼓励年轻人直面企业改革的实际问题,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那种氛围正是今天我们社会智库应当继承和发扬的。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