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发扬斗争精神,为中国梦凝神聚力

发稿时间:2019-10-14 14:58:3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

  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指示,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前进、继续奋斗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过70年峥嵘岁月的新中国,斗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何表现与发展?在今天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为何如此需要斗争精神?需要怎样的斗争精神、练就何等斗争本领,才能赢得团结发展、走向合作共赢?光明智库特邀专家深入交流。

  本期嘉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 董振华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须隆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何自力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吴宏政

  1.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斗争精神贯穿始终

  光明智库:请您结合新中国70年创业史、改革开放40余年奋斗史,谈谈斗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何表现与发展,对实现伟大复兴具有什么意义?

  陈须隆:斗争精神在不同时期都有特定的内涵,均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在革命时期,主要进行的是武装斗争,需要的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斗争精神,“铁人精神”就是其典型代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突破旧观念束缚、破除体制弊端的斗争,从包产到户的“星星之火”,到形成全面改革的燎原之势,从兴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需要的是解放思想、敢闯敢拼、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正是这种一以贯之的斗争精神,我们党才带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历史昭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全新的历史方位上,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斗争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自信地投入到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之中。

  何自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既改变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改变着人自身,因而是“革命的实践”。可以说,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本质上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斗争,始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吴宏政: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革命过程中的重大转折点上,在那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人民”的关键时期,我们党都是在不懈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的。今天,全面深化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需要坚强的斗争精神。

  董振华:我们党发扬斗争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善于把远大目标同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道义力量和揭示规律的真理力量,在实践中释放出来。新时代,要发扬斗争精神,练就斗争本领,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到本职岗位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2.奔着矛盾问题去,以斗争解决问题、造福人民

  光明智库:请结合现今国内外形势,谈谈为何斗争精神如此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董振华: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好造福人民。新时代的斗争,必然是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神聚力。

  当前一些人遇到问题和矛盾绕道走不愿斗争的“软骨症”、畏首畏尾不敢斗争的“恐惧症”和希冀天下太平回避斗争的“妄想症”都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实际而有效的斗争,才能够获得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也才能够得到强大对手的尊重,从而达到通过斗争促进和谐、合作和共赢的目的。

  陈须隆:斗争是手段不是目的。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必要的斗争,用勇气、智慧和力量积极应对矛盾和纷争,捍卫正当权益、维护世界和平、伸张国际正义、促进共同发展,尤其要处理好斗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以斗争求共赢的意识。

  何自力: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代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激化,整个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立得住、行得稳,表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我们要用斗争精神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为人类进步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3.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不断增强斗争本领

  光明智库: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今天,应该如何涵育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练就斗争本领、增强斗争实效?

  吴宏政:没有顽强的斗争意志,就不能把斗争进行到底。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斗争精神和斗争意志占据重要地位。比如,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艰苦环境和激情岁月里形成的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激励我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下,要回答好新时代的“铁人三问”,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传承爱国奉献精神,磨砺斗争意志。

  斗争是一门大学问,要在实践中加强理性和智慧,加强对事态和形势的科学研判,善于发现斗争的要点、洞察斗争的要害,从而做到有理有力有节。

  陈须隆: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一个充满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的人,一个富有正义感和英雄主义情怀的人,就会斗志顽强,富有斗争精神。

  实践出真知。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自己的斗争本领,敢于在任务巨、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锻炼自己。还要掌握斗争的逻辑。毛泽东同志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中论述指出,“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

  董振华: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并非生而就有,而是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来获得。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只有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斗争本领才会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只有到重大斗争中经受锻炼,在搏击风浪中增长胆识和才干,才能练就真功夫、硬本领,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4.把斗争精神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光明智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董振华:要把斗争精神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不仅要有崇高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还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首先,坚持实事求是,清醒地认识到斗争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动斗争、善于斗争。其次,在斗争实践中不仅要统揽全局、兼顾各方,还要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

  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才能视野开阔,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才能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应多思考改革发展的大问题,少琢磨个人的“小确幸”。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

  陈须隆: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方面,增强忧患意识使我们保持清醒和警惕,避免陷于盲目乐观、麻痹大意,能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另一方面,保持战略定力,可以使我们在看清大势、把握大局的前提下,增强战略自信,树立必胜信念,排除各种干扰,按部就班、坚定不移地实施既定战略。把两者统一起来,就避免了因过于忧患而犹疑不安甚至失去信心,也避免了因过于自信而大意失荆州。

  坚持战略判断与战术决断相统一的重要意义在于:以战略指导战术,以战术执行战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坚持斗争过程与斗争实效相统一的重要意义在于:确保过程的效率,通过扎实有效的过程来确保斗争的效果。这就要在斗争过程中,增强斗争的针对性、计划性和时效性;就要把握好斗争过程的阶段性特征,确保获取阶段性成果;就要树立循序渐进、不屈不挠、积小胜为大胜的理念;就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并作出必要调整和校正;就要善于汇聚各方力量和智慧,为我所用。

  何自力:既要有敢于斗争的胆识和气魄,又要有善于斗争的智慧和能力,这一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力量、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及投身于伟大斗争实践获得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和复杂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增强斗争意识,在实践中检验斗争成效。

  吴宏政:这“三个统一”是新时代指导伟大斗争的科学方法论。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就是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有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同时保持斗争的战略定力,不能被斗争打乱阵脚,要在斗争中冷静判断、沉着应对。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就是要保证斗争过程不能流于形式,伴随斗争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要善于分析斗争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伟大斗争不是一个人的孤军战斗,而是与人民为伍、团结人民的集体奋战。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伟大的中华民族就会战无不胜,伟大的中国人民就会战无不胜。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