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民日报

发稿时间:2019-10-11 15:09:35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范勇鹏

  编者的话

  判断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好不好,关键要从其基本国情来认识,用实践效果来检验,以人民感受来衡量。中国式民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应我国发展要求,体现人民意志,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和作用,彰显出巨大优越性。中国式民主具有丰富形式,形成多种制度安排,把民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真实的权利,保证人民充分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本期观察版聚焦“中国式民主就在你我身边”这一话题,展示中国式民主真实、生动、有序的画面。

  核心阅读

  ■我们党带领人民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这些制度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保障了人民的权利。

  ■中国式民主在广泛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保持国家政局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下去,让中国式民主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在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带领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越来越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成为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考察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式民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哪个人的奇思妙想,而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从中国大地生长出的绚丽的民主之花。细心体察身边政治生活的细节,就会对中国生动活泼的民主实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中国式民主展现出好民主应有的样子。

  让多数人参与

  说起民主,许多人的印象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诚然,代表多数是民主的重要内涵。西方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形形色色的“民主”。古代雅典被称为“民主之父”,但当时只有占人口不到10%的公民可以参政。美国的民主模式颇受西方民主理论推崇,但这种民主也只是极少数资产阶级才能享有,广大人民对于国家如何治理实际上并没有发言权。西方历史上这些所谓民主,其实都没能真正代表多数人,都是服务于少数人利益的。到了近代,西方一些学者偷换了民主的概念,试图将西式民主打扮成民主的“标准版”,并在世界到处推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中选择的。我们党带领人民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这些制度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保障了人民的权利。中国式民主因为符合多数人的意愿而不断发展壮大,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还应看到,选举民主并不是我国唯一的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为实现人民民主而不懈奋斗,不仅探索以实现人民选举权为特征的选举民主,而且探索实现人民持续参与的协商民主,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过程中都体现协商,使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从较低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起步,实现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等持续快速提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中国的发展奇迹既包含着中国式民主的发展,又得益于中国式民主的发展。中国式民主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发展要求,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和作用,彰显出巨大优越性。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民主政治不受个别利益集团操纵,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中国的人大代表有很多出身于普通劳动者。快递小哥可以走进中南海建言献策,打工者能够参与政治协商,充分体现了中国式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

  我们党秉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崇高理念,通过具体的民主制度、民主形式、民主手段,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政策制定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民主在中国是一种老百姓感受得到的生活方式。

  致力团结和谐

  民主是一个协调各方关系的过程,其中难免会有批评的声音。在西方政治文化中,长期存在不负责任的为反对而反对、为批评而批评的传统,消解政治凝聚力和社会团结,人民整体利益反而经常被漠视,社会也经常因为所谓民主而发生撕裂。

  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果出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中国自古就有治理超大规模国家的制度经验和追求统一的政治传统,历史上言官、谏官的谏言,也主要以促进改良和解决问题为目的。

  从利益角度衡量,好的民主要能够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过,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有时会发生冲突,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也会出现矛盾。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民主的结果并不会通过批评、争吵就能自发形成。要实现人民民主,必须有一个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带领人民共同前进的先进政党来统筹各方利益和诉求,形成最大公约数。在中国,唯有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威望和能力,把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上来。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我们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追求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这一组织原则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又可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有效防止和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分散主义,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我国国家机构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立法和决策中坚持充分协商,让各方意见和诉求充分表达,在兼顾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实行集中。重大立法和决策中的调研、听证和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都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中国式民主不仅体现在民主选举中,也广泛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中国式民主在广泛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保持国家政局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

  注重整体利益

  西式民主推崇个人主义政治哲学,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绝对化,实际上追求的是个人和少数人的私利,并且掩盖了资本对政治的操控。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十分重视民心,重视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中国式民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实现。我们党关注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全局角度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推动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正因为如此,新中国才能在70年间实施了一个个重大战略,完成了一个个重大工程,攻克了一个个发展难题,战胜了一个个风险挑战,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中国式民主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各方面、各阶层、各民族的共同意志,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确保全体人民的团结和睦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的发展成果是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苦干实干取得的,中国人享有的民主权利和美好生活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虽然仍在发展完善之中,但事实已经证明了其具有巨大优越性。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下去,让中国式民主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