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李新胜:淄川区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发稿时间:2019-09-24 14:50:25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19年9月21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指导,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淄博市委联合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推动改革再出发——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暨‘淄博实践’现场会”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召开。本文为中共淄博市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围绕“信息化推进制度创新”的地方实践经验交流内容。


中共淄博市淄川区委书记 李新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能够与大家在淄川相聚,聚焦“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展开交流,我们倍感荣幸、倍受鼓舞。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淄川区委、淄川区人民政府,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淄川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淄川的有关情况。

  淄川,位于淄博市中部,辖13个镇(街道、开发区),总人口73万,面积960平方公里,是我国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一。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8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2亿元,增长5.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385元、18069元,增长7.2%、7.8%。淄川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独具特色,自西汉建县,因南濒般河而古称般阳,鬼谷子在此传道授业,蒲松龄在这里写出《聊斋志异》,孝水两岸至今仍流传着孟姜女哭长城、孝子王樵千里寻亲、孙膑梦泉等美好传说。淄川工商业底蕴深厚,产业繁荣兴盛,北朝时期的淄川寨里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北方最早的青瓷产地;如今,高档色织布、建材、生物医药、机械装备、维生素C等十余个门类的几十种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份额。淄川革命传统悠久,红色印记熠熠生辉,上世纪20年代初,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就在此宣传革命道理,开展工人运动;山东第二个直属中央的党支部——中共淄博支部在这里诞生;马鞍山保卫战的悲壮,与狼牙山五壮士一样气壮山河。淄川山水资源丰富,城乡别致生态秀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城乡之间绿轴相连、舒展大气,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5个,先后获得峨庄古村落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首批特色小镇等国家级称号,是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淄川还是一方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创业热土,淄川正处在老工业区凤凰涅槃的加速期,产业平台和生态不断完善,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新动能支撑力不断增强,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第2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俗话说,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作为一个百年老工矿区,在长期的发展中,孕育涵养了淄川人勤劳务实、变革创新、包容开放、热情好客的性格。改革开放之后,淄川人敢闯敢干、勇于开拓,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商贸市场、外贸招商工作,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很有知名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工作安排,聚焦“五个转变”,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大抓落实、狠抓落实,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山东省委、淄博市委加快制度创新的意见中,都明确提出要发挥信息化对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的驱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掌握了互联网,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对此,我们认真落实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为新旧动能转换、城乡融合发展、民生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推动了各方面工作加速数据转型。目前,淄川的改革创新成果中,超过80%含有信息化元素。

  借此机会,将我们利用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的做法和体会,作一下简要的汇报,抛砖引玉,敬请批评指正。

  一、以信息化助力“效能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发展生态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办企业、搞经营涉及的事项,远比居家过日子复杂,只要一个环节“不灵光”,就可能被“卡脖子”。针对于此,我们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理念,加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具体实践中,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按照“受办分离”的思路,运用信息化再造审批流程,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办事群众到任何一个窗口、找任何一个人都能办完业务。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的推行,让业务办理时间缩短一半以上,群众等待时间大幅减少,扎堆排队现象不再出现。

  二是打造“一链办理”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对服务事项进行颗粒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梳理,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关联事项按链条优化整合、内部协同,实现从“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的根本性转变。目前,已梳理出包括“我要开诊所”“我要开餐馆”等60个“一链办理”事项,群众办一件事只需要跑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4天压缩至1. 5天。

  三是多模式推进“不见面审批”。通过全面“触网”,破除“信息壁垒”,打通“信息孤岛”,共享上级平台资源,首批减少各类证明91项。同时,全面引入无声叫号、自助电子填单、柜台双屏互动、数据分析、自助取件等信息化服务,在每个镇办便民中心和部分村居、公共场所布放自助终端,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

  四是推行“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在信息化的支持下,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工业投资项目“1+N”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信息化的涉企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企业110”、招商专员和“政策归口集中兑现”机制,努力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产品,着力打造“淄川速度”“淄川效率”“淄川服务”品牌。

  二、以信息化密切与群众的“互动联系”,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1.4亿,平均每天花在手机移动端的时间近 6 小时。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已经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与群众互动交流,越来越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下面,与各位领导分享几个我们如何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的例子:

  例一,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淄川文化云”。政府的“供”和群众的“需”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制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主要因素。对此,我们开辟“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运作新路径,建设“淄川文化云”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公共文化供需精准对接,公共文化产品“群众订制”,即使是偏远的山区群众,也可以随时提出个性化“点单”需求。如今的“淄川文化云”,已经成为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幸福之云、吉祥之云。

  例二,畅通群众诉求的“般阳民生”平台。群众在移动端平台上,可以像发朋友圈、淘宝购物一样,随时随地留言反映诉求,由平台整合资源、分派转办、督导落实,按期办结率保持在98%以上。“般阳民生”平台突出以人民为中心,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已受理解决群众诉求2.5万件,成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

  例三: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中,我们把文明实践活动与融媒体有机结合,建立了数字化、可视化、互动性的平台,融媒体中心可以制作优质的文明实践内容,方便广大群众学习实践;文明实践中心可以把群众的文明实践活动上传融媒体中心,让百姓走上荧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三、以信息化实现“精准治理”,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将要研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也面临很多挑战。工作实践中,我们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社会治理方式由简单粗放向精准精细转变。

  比如,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方面:我们按照精致城市发展方向,创新“五室六联”城市治理新机制,搭建信息化的“智慧城管”平台,通过信息联网、工作联动精准解决城市堵点、难题,彻底解决了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此基础上,对城区空间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建设了“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了城区停车资源信息一张网、一张图,城市停车乱象明显缓解,车位周转率由2次提高到5次。

  又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运用信息化手段,建成覆盖81平方公里的热点网格管控系统,实现对环境异常行为的实时动态监控、及时排查整改。雪亮工程、智慧安监、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系统全面推进,搭起了“智慧城市”的框架体系,让基层社会治理向着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

  再如,在社会协同治理方面:我们在山东省率先全面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开发人民调解员数据库、智能云柜、远程开庭等系统,实现司法资源的深度融合、精准衔接、高效使用,推动了矛盾纠纷的根本性解决。

  四、以信息化推进基层党建“无缝隙、全覆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信息技术可以穿越空间的阻隔,打破时间的限制,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无缝隙、全覆盖”。这一点,在基层党建中也有十分生动的体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重要指示,我们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新路径,把信息化作为提升党建水平的重要抓手,着力消除基层党建工作的“盲区”和“空白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场地受限、缺乏吸引力等问题。我们注重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开发上线“党建地图”,构建起新时代开放式组织生活体系。基层党组织动动手指和鼠标,就能量身定做个性化的组织生活“菜单”,选择适合的现场点开展组织生活,不仅增强了组织生活的仪式感,更强化了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

  二是有效解决了“许多农村党员干部一辈子都没进过党校”的问题。我们以“融媒体党校”为平台,构筑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覆盖全体党员的教育培训体系,以形式和内容创新,把党校开到了广大党员的家门口,党课上到了党员心坎上。今年以来,“融媒体党校”教育培训党员6.2万人,其中农村党员近5万人。

  三是有效解决了调研工作“走过场”“搞形式”等问题。我们开发了移动端“调研地图”,建立全区村居、重点企业的资源数据库,提供在线浏览、智能索引、交通导航等线上服务,全程纪实调研轨迹,为领导干部开展“四不两直”调研,扑下身子抓落实提供了支持。

  四是有效解决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问题。我们创新实行“两个责任”电子监管系统,建立“3+2”惩防机制遏制“微腐败”,用好“灯塔—党建在线”平台,有效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覆盖”。

  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加大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首先要解放思想,更加主动地拥抱新技术、新趋势,更加主动地接受新事物。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5G数据时代,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各位领导的讲话精神,虚心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努力在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我们再次对您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真诚邀请大家今后多到淄川做客,多给淄川的发展提意见、作指导,帮助淄川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创佳绩。

  最后,祝此次现场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