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从人大制度发展史体悟党的初心

发稿时间:2019-07-03 14:31:37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祝晓光 肖云伟

  1943年1月15日至21日,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阜平县城南庄镇温塘村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建人民民主政权的有益尝试。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政治成果,民主选举产生了晋察冀边区新一届行政委员会,通过了14项法令,标志着边区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臻于完备,也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重要借鉴和启示。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党的领导艺术,充分感受到我们党的初心。

  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召开是晋察冀边区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的结果,也是党领导人民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在以这次会议召开为标志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过程中,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分局不断健全整顿基层党组织,成立党校,举办培训班,加强党员教育,大力吸收抗日活动中的先进分子入党。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提高了党组织和党员的能力素质,使党的领导和核心作用大为增强。这个经验表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不断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实现人民民主必须以“好制度”为支撑。中国共产党动员全体人民共同抗战,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以晋察冀边区参议会为节点,向前追溯到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向后延伸到石家庄城市人民政权、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直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脉相承探索形成的成功的“好制度”,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好,国家和人民才能真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性切实转化为民主优越性,始终做到为人民谋幸福。

  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晋察冀边区参议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实践。从历史来看,参议会对边区全体人民负责,依法确立选举、罢免、创制、复决4项基本民权,均得到良好实施。驻会参议员办事处作为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对参议会大会负责,代行监督、调查、联络、日常工作等职权。这些都为建立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代雏形,提供了成功范本。

  6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设、改革实践中发挥了巨大功效,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借鉴晋察冀边区参议会的历史成果和制度经验,我们要更加坚定制度自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彰显更加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旺盛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祝晓光 肖云伟,均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工作人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