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用最好的法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发稿时间:2019-06-05 14:21:56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李富成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因为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高质量高水平的法治是最有效最全效最长效的定心丸。只有用最好的法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才能不仅让企业办起来、生意做起来,还让企业好起来、办长久、生意火起来,让企业家、投资者和广大员工放心投资、省心经营、安心生产、舒心生活。

  法治营商环境提升国家竞争力。世界银行选取各行业企业通常都遇到的共性问题,以一套科学的指标、方法论和调查机制,来评价全球经济体的营商环境建设和改革成效。目前,我国在这个最新的全球榜单上排名大幅跃升,这既是上海和北京两个样本城市努力的结果,更是中国全方位锐意改革、推行法治的力度和成效聚焦投射的结果。

  随着国家改革和法治举措次第出台、落地显效,标本城市继续发力领跑、成熟经验辐射推广,我们完全可以预期中国排名将继续提高。接下来,我们要虚心学习榜单上方国家和地区的好经验,特别是综合排名提升快、提升幅度大以及在我国薄弱项上排名高、提升快、提升幅度大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世界舞台上真正有力的竞争者并不是那些小经济体,主要还是稳居榜单前列的西方国家。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再接下来的竞争里,拼资源、拼成本、拼市场的传统优势将逐渐消退,迫切需要加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有力支撑创新、人才、制度方面的竞争能力。

  法治营商环境要求政府角色由“主办兼主唱”转为“主建+服务”,更加突出企业的市场“主力+主角”定位,落实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可视化方式展示中国改革和法治的扎实进步,以最好的法治支撑制度自信,坚定世界对中国这片投资发展热土和创业创新乐土的持久信心。

  法治营商环境是最稳固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指标主要包括时间、手续、费用、质量、效率等,涵盖政府审批、公共服务和执法司法,与放管服改革密切相关,与法治工作息息相关。改革与法治协调推进是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每一轮的放管服改革与法治变革总是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国家在取消调整大批行政审批事项、部署大量清费降税减证举措的同时,对法治体系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完善再造,立法执法服务质量和机构队伍建设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打造开放、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消耗资源环境,需要的主要是更新理念、再造流程、法治固化,把友商亲商便商的理念融入决策审批管理服务办事的全过程,把科学民主决策、精简规范审批、高效优质服务、依法依规管理、严格公正执法的标准用法治的理念方式原则固定下来,用法律法规、制度文件、清单手册等形式公之于众,用法治的刚性保障推动落地执行、求实问效,夯实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基石。

  用最好的法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离不开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引导他们运用法治思维谋划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运用法治指标考核营商环境建设实绩,运用法治方式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建立中国特色法治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中国的经济体量质量以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超绝大多数经济体。中国全面改革和全面法治的范畴也远比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丰富。这决定了中国最终还是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营商环境,包括法治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奔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途是中国特色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法治营商环境将与底层的改革和法治协同发展、逐渐定型。对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继续广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消化融入自身体系,不断优化、赶超发展,将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特征。中国改革和法治越来越突出的自信底气、自立能力和自主方案将牢固支撑起中国特色法治营商环境。

  中国特色法治营商环境的内涵层次将越来越丰富。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发出营商环境建设的总动员。各地方各部门落实国家统一的改革和法治工作部署,对标世界银行标准,推广上海北京两个领跑城市的成熟经验,将不断提升国家营商环境的总体水平。与这个总体水平相适应的,是体现全国水平、兼容国际标准的中国营商环境的共性指标和共同要求。在一盘棋、齐步走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各方面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特殊需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各地方、各层级和各行业的营商环境标准。比如,有关地区特别是雄安新区等各类改革开放的前沿一线地区,可以探索用足先行先试的政策空间,率先探索对标拟引入的重点产业营商环境标准,定制打造有助于吸引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发展的高品质、标准化政务管理服务和法治环境,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

  国际社会的治理新格局和我国的新定位正在形成之中。法治营商环境促使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走出“体制温室”,更好地适应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国际规则,提高走出去的发展能力。我国的法治营商环境的理念、原则、指标、方法将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法治营商环境建设要更加注重治理实效。世界银行通过专家问卷、比对核实,得出一个典型企业在各个经济体办理各项指标事项的具体表现和分值。对照世界银行指标减少环节、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当然是最直接的提分措施。但这里想强调的是,在积极迎评、优化、宣传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了,营商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让企业在真实世界中享受到优质的管理和服务,把想办的事利利索索地办成、办好。这就要求我们与企业、群众和地方有效互动反馈,把注重治理实效摆在改革和法治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落实到营商环境建设和评价的全过程,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

  要注重科学决策。营商环境建设不能瞎跟风、空造势。审批和管理的环节、流程和时限也不是越少越好。国家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更不是改了就好、越多越好。对影响重大的优化举措,要注重科学论证、听取意见、风险评估、依法决策,确保达到预期的优化效果,同时风险可控。

  要用好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以中立性、社会性和专业性见长,注重用数据说话,反馈企业的真实成本、政策制度的实际效果。用之得当,可以精简基层的上级督察检查负担,有助于形成政府与行业、社会之间理性良性互动的现代化治理方式。第三方评估用好不容易,用之不当,可能异化为行政督察检查的变种,甚至变成应付评价的“廉价标签”。要注重规范使用、精心培育第三方,认真对待评估成果的转化运用,引入负责任的第三方参与跟踪评估、培训指导、梳理经验、固化标准、复制推广全过程。

  要激发营商环境建设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他们是营商环境建设工程的“施工队员”。所有的优化举措落地见效,离不开从决策到部署再到执行全链条上的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理应对他们实行有效激励。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