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准立法 提高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发稿时间:2019-03-14 12:25:34
来源:新华社作者:王茜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通知》。通知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有哪些?听取意见的范围是什么?司法部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问:能否简要介绍一下通知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答: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为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制度建设创造了条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仍有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反映,还存在着听取意见对象覆盖面不广、程序不规范,意见采纳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制定通知,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有利于增强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有利于充分反映企业诉求、提高企业贯彻执行的积极性、促进政策制度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保障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在制度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问:起草通知遵循了什么样的总体思路?

  答:一是紧扣实际破题。始终把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保障企业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反映的听取意见对象覆盖面不广、代表性不足,征求意见事项针对性不强、程序不规范,意见采纳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三是确保政策实效。充分发挥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机制的作用,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作为制度制定的必经环节,并加强了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问:通知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通知主要从科学合理选择听取意见对象、运用多种方式听取意见、完善意见研究采纳反馈机制、加强制度出台前后的联动协调、注重收集企业制度建设诉求信息、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等6个方面具体规定了相关措施。

  问:听取意见的范围包括哪些?

  答:通知将听取意见的范围明确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

  问:通知为什么提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加强制度出台前后的联动协调?

  答:从当前实践反映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政策变动过快、出台的政策上下不一致、政策执行不协调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通知提出在有关制度制定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设置合理的缓冲期,加强对即将出台政策的宣传、解读,促进社会公众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等,做好执行新政策的相关准备,从而增强政策的可预期性。同时,加强政策出台和执行的上下协调,有效避免政策相互打架、政策执行简单化、“一刀切”等问题。

  问:如何确保通知的贯彻落实?

  答: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在制度建设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作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完善与企业的常态化联系,主动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多途径做好宣传工作,鼓励、支持、引导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积极有序参与制度建设。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落实,不断提高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实效。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机制,加大规章备案审查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