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法律监督见实效 群众权益有保障

发稿时间:2019-03-13 15:25:04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彭 波 王明峰 何 璐 郭舒然 祝大伟

  3月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报告时表示,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立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提出的更高要求,积极适应反贪转隶、检察职能调整,采取一系列主动跟进的思路举措,使转隶成为法律监督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转机,各项检察工作稳步向前。

  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

  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坚决惩治电信诈骗犯罪、积极投入扫黑除恶斗争……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让老百姓有了踏踏实实的安全感。

  “一些反映2018年检察工作的关键数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比如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数连续多年下降,2018年起诉数同比下降5.9%,暴力伤医、在医院聚众滋事等犯罪起诉数同比下降了29%。这些犯罪下降的背后,检察机关做了大量工作。”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刘守民代表表示,尤其是几起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正当防卫案件中,检察机关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应当从立法层面进一步细化正当防卫的制度安排,让这一制度保护公民权利不受侵害。

  吉林四季盛纺织有限公司工人徐艳茹代表长期关注“套路贷”问题:“‘套路贷’就是高利贷,而且常常使用暴力催收,要从源头遏制‘套路贷’的产生。”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套路贷”“校园贷”犯罪嫌疑人2973人。徐艳茹代表建议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应及时进行顶层设计,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公益诉讼也是法治教育课

  立案办理民事公益诉讼4393件、行政公益诉讼108767件,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的耕地、草地、林地、草原211万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2000万吨,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40万公斤……过去一年,检察公益诉讼是检察工作一大亮点。

  “报告晒出了去年检察公益诉讼成绩单,其中有一个数字给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30亿元’,这体现了检察机关的责任担当。”福建武夷烟叶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主任黄蕾代表说,“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确立后仅仅一年多就取得这样亮眼的成绩,成效显著。”

  “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状态、将提起诉讼做成生动法治课,这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始终遵循的原则是推动这项工作稳步健康发展最重要的经验总结。”黄蕾代表进一步说明,检察机关从更加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公益诉讼保护效果更加明显,从源头上推动解决了一批严重影响老百姓生产生活的“老大难”问题。

  同时,行政机关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也更加重视、配合,行政机关诉前整改率达97.15%。一些提起诉讼的案件也成为法治教育课,起到了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社会面的良好作用。

  为民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去年一年,最高检多次发文,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严格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注重改进办案方式方法。

  “检察机关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安徽淮北矿业集团煤电技师学院高级工程师杨杰代表说,“今年,希望最高检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辽宁省朝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邢吉华委员说,检察机关肩负着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使命,“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关键是要恪守平等保护原则,坚持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坚决杜绝差异性、选择性司法,真正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邢吉华委员说,期待全国检察机关进一步改进司法方式,在司法办案时,使司法活动既遵从法律规范,又符合经济规律,最大程度减少、避免办案活动对企业正常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金雄代表建议,进一步优化司法服务,深入了解、依法保护、妥善解决民营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司法不公正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帮助企业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控风险,增强法律监督的社会效果。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